- 點擊數: 290
人與野生動物衝突增三倍 氣候變遷關聯性研究示警
鱷魚咬傷人、大象跑到田裡找食物,這些人與野生動物間發生衝突的事件時有所聞。科學家研究發現,許多衝突的起因與氣候變遷相關,而近10年與氣候相關的衝突比起前20年成長了3倍,顯示氣候變遷讓衝突升高,威脅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鱷魚咬傷人、大象跑到田裡找食物,這些人與野生動物間發生衝突的事件時有所聞。科學家研究發現,許多衝突的起因與氣候變遷相關,而近10年與氣候相關的衝突比起前20年成長了3倍,顯示氣候變遷讓衝突升高,威脅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離岸風電業者沃旭能源今(31日)宣布,已做出「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最終投資決定,今年將開始動工,預計2025年底完工。沃旭能源表示,經過地質調查,確定全數66座風機都將採用水下...
民間團體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去年發起「基隆護海」地方公投,反對四接填海造陸,但遭內政部函覆「非地方自治事項」,本月10日補件再送基隆市政府審查,現任市長謝國樑今天(31日)宣布審查通過...
聯合國(UN)大會29日通過一項歷史性決議,要求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定義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及緩解氣候災害應負的法律義務。國際法院將在2025年提出諮詢意見,雖然這份意見對各國法院沒有強制約束力...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今(31日)出版《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分析台灣可以執行更積極的淨零路徑,呼應聯合國提出的2040年淨零目標。這條路徑還能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對社會、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呼籲政府及早投入行動...
用電大戶條款2021年上路,要求企業負起使用再生能源責任,且須每兩年檢討。不過上路至今,經濟部尚未公布檢討報告。環保團體今(30日)偕同立委邱顯智、陳琬惠舉行記者會,提出用電大戶條款建議書...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9日)公布《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摘要,指出全球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成長並超越核電,核電發電占比迎來40年新低;因應烏俄戰爭爆發,報告書也首次以專章呈現核電在戰爭下...
我國2035年起每年將有10萬公噸光電板廢棄,如何妥善回收是一大挑戰。「2023年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昨(2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台南大學團隊與業者研發獨步全球的光電板拆解技術,智慧運算出拆解方法,全程不用水、不加熱...
綠色和平兩年前發起「RE10X10」倡議,號召國內中小企業承諾2025年使用10%再生能源。昨(28日)發布成果,有超過80家企業響應,其中已有13家完成RE10X10目標,估計2025年將創造至少6987萬度...
台灣企業在2022年度出版了777本永續報告書,創下新高。根據CSRone永續智庫和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24日發表的報告,我國有九成的上市櫃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不過仍有宸鴻光電、巨大集團2家營收百大企業尚未出版永續報告...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2023)年2月公布施行,但攸關行政能量的《環境部組織法》草案仍在立院審查。環保署今(27)日表示,為提前擴充氣候工作政府量能,將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率先成立「氣候變遷局」。組織由原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改制...
台北市環保局於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設置「創能、儲能示範場域」,於今(23日)啟用並對外開放,園區以風力發電、太陽能、氫能燃料電池結合儲能,可達到供電自給自足,不需仰賴台電供電。環保局長吳盛忠表示,希望能作為民眾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