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從尼斯蔚藍海岸到基隆和平島 他們如何推動永續藍色旅遊?

    藍色旅遊(blue tourism)興起,海洋環境及資源相關的旅遊活動每年創造全球1.5兆美元產值,提供5200萬個就業機會。然而,海洋不健康,旅遊業就無法發展。

    與氣候變遷賽跑的珊瑚礁保衛戰——水下聲景、太陽能水下機器人都來幫忙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海洋暖化加劇,珊瑚礁的生存空間正急遽縮小。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保護海洋或有轉機。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上,有國家代表團展示了全球首批水下自航機器人

    內政部推老屋延壽助攻減碳 學者:房屋全生命週期「營運碳」才是關鍵

    比起蓋新房子,修繕老屋被認為是經濟又環保的選擇。內政部日前提出「老屋延壽」計畫,預計投入50億元供老宅整建維護,照顧居住品質的同時,也希望減少拆除重建帶來的高碳排。「老屋延壽」減碳的關鍵在哪裡?

    精選新聞

    和山光電剷平山坡屢次遭罰 高市:未來不會核准地面型光電

    高雄大樹區和山里近年因「和山光電」案場開發,大片森林消失。透過Google衛星地圖可見,地表2年多來從綠色植披轉為深色的光電板,山頭因開發而剷平,更危及鄰近村落安全。大樹案是高雄唯一一個地面型光電開發案,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兩年前已經下令不准開發地面光電,「未來也不會核准」

    環境部5000萬「冷卻行動補助」上路 開放醫院、商辦、百貨大樓申請

    天氣越來越熱,不少民眾會躲進百貨公司避暑。但這些商家如持續使用老舊空調、舊型冷媒,也可能加劇全球暖化及都市熱島效應。環境部昨(24)日宣布推出5000萬元「冷卻行動示範運行補助計畫」

    阿拉斯加首發「高溫警報」 專家:別笑,這裡的熱更難熬

    熱浪來襲,到阿拉斯加避暑的人也躲不過。這個以冰川與雪橇犬聞名的州,在6月發出史上第一個「高溫警報」(Heat Advisory)…

    電子報

    [Newsletter] 2050倒數淨零 Countdown to Zero

    為了達到《巴黎協定》中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各國透過致力於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作為對氣候科學最好的回應;由於科學數據明顯證實全球暖化與人類活動製造的碳排放成正比,因此透過各部門別減少或停止碳排...

    [Newsletter] 氣候治理下的公民參與機制

    隨著氣候緊急的時代來臨,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推出長遠的減碳規劃與設立新的減碳目標,更透過增修法律或另訂氣候變遷法,使政策有效落實;然而,無論是在執行政策或訂定法律之前,若缺乏公民溝通或是社會高度共識與支持,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Newsletter]「邁向深度低碳社會:溫室氣體減量與能源轉型政策研討會」會議紀實(下)

    2020年10月20日中研院舉辦「邁向深度低碳社會:溫室氣體減量與能源轉型政策」第二場次由周桂田教授主持,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及能源轉型...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212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