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8
調查顯示我國產業減碳仍緩步 台灣企業設淨零目標者不到一成
副總統賴清德今(23日)出席「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向產業信心喊話,強調政府已提出淨零策略,要和產業合作升級轉型。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隨後發布調查報告,
副總統賴清德今(23日)出席「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向產業信心喊話,強調政府已提出淨零策略,要和產業合作升級轉型。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隨後發布調查報告,
每年5至10月是台灣的汛期,為預防小林村事件重演,農委會針對全台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已建立警戒發布機制,過去皆為水土保持局管轄的山坡地,今年汛期首度將林務局
立法委員鍾佳濱今(19)日呼籲,氫能是未來重要能源,國際上已開始投入航運等載具研究,目前國發會只有規劃氫能發電目標,並沒其他領域運用或自產氫的藍圖,
醫療照護在我國碳排占比4.6%,因應氣候變遷,我國最大規模醫療體系、長庚暨所屬九大院區昨(18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健全醫院治理與環境永續,
環保署今(18日)舉辦「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推動策略專家論壇」討論碳權交易政策。學者指出,政策應以實質減碳優先,碳權交易為「最後手段」。我國碳權交易所最快在7月成立,
我國牧草50%來自進口,台南柳營八翁循環農業場域透過加工農副產物取代部分原本飼糧,鳳梨皮、檸檬渣等加工製成青貯料,以取代30%飼糧估算,每年可取代近4000噸,相當於減碳1976噸。
環保署昨(17)日第442次環評大會,審查英華威集團旗下德能公司在苗栗外海規劃的美森離岸風場。為了保護鯨豚,環保署先前明訂「航道外先開發、航道內後開發」原則
海能風電(Formosa 2)今(16日)於苗栗外埔漁港舉行完工啟用典禮,宣布締造台灣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潛力場址、同時是疫後首座風場正式完工的里程碑。總統蔡英文出席致詞表示,
極端氣候災損頻傳,光是今年就已有54項農作物受天災影響獲政府公告救助。農委會今(9日)與交通部氣象局簽訂合作協議,未來三年將新建至少100個農業氣象站,強化沿海養殖區、淺山農業區的氣象資訊及精準預報。
《氣候變遷因應法》年初修正上路,業界頻頻詢問碳費下落,環保署接連舉辦說明會,今日來到最終場。環保署表示,碳費費率審議時間仍有不確定性,外傳的明年下半年上路「不會是絕對的答案」。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5日)針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爭議條文召開黨團協商,關鍵條文如新建物強制裝設太陽能發電,以及地熱專章相關規範仍無法取得共識,保留待院長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