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21
蓋一條「永續高速公路」但要犧牲雨林? 氣候大會主辦城市貝倫惹議
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境的港口城市貝倫,是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的舉辦地。近來卻傳出當地為了承辦這場國際盛會,正在砍伐森林、興建橫跨雨林的高速公路,飽受當地居民、專家及環保人士批評。一場目標守護氣候的國際會議,卻可能以犧牲全球最重要的碳匯與生態系統為代價,引發高度爭議。
閱讀全文
- 點擊數: 25
十年改造擺脫空污陰影:巴黎單車城市政策如何發酵?
巴黎轉型單車城市有成!空氣品質追蹤組織Airparif的報告指出,從2005到2024年,巴黎空氣污染程度大幅下降了50%,約十年前開始限制高排放車輛的政策是改善主因。
- 點擊數: 29
不再追求完美修剪草坪 低維護、省水的「草原化造景」成園藝新風潮
許多美國家庭門前都有一塊象徵「門面」、綠意盎然的草坪,必須修剪得整整齊齊,否則可能引來鄰居側目或投訴。如今,一股園藝新風潮草原化造景(Meadowscaping)正悄悄興起,越來越多家庭選擇放下割草機,改以野花、草叢來打造更自然、更友善生態的庭院。
- 點擊數: 33
非核工背景的行政學教授,如何拆解核廢難題——專訪核廢辦主任杜文苓
台灣5月正式進入非核時代,但廢核料處理才剛「擺好起跑姿勢」。台灣三座核電廠,核安會統計有2.1萬束用過核子燃料(高放射性廢棄物),另有21萬多桶低放射性廢棄物,都等待找到「最終處置」場所。
- 點擊數: 28
面對風險升級的氣候,居住更需要全面升級
住宅不是商品,而是聯合國認定的基本人權。在氣候災難成為日常的時代,具有氣候韌性的居住空間,乃至以社區為主的韌性措施,應被視為基本居住權。台灣近年不乏落實居住正義的討論,而氣候韌性住房、氣候韌性社區也應被納入政策規劃的範疇中。
- 點擊數: 108
淹水及腰、田在發燒、高溫勞動 我國首例青年氣候訴訟 原告年輕人現身說法
農田越來越難耕作、工廠越來越悶熱、淹水越來越頻繁,未來變得越來越難以想像。今日,五名青年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召開記者會…
- 點擊數: 116
【律師來開講】祕魯農夫對抗碳排大戶:當冰川消融,誰該為洪水風險買單?
從2015年11月起,歷經了十年原審及上訴的攻防,居住於祕魯安地斯山脈的農夫柳亞向德國能源巨頭萊茵能源提起的民事訴訟,在第一審敗訴上訴後,德國哈姆高等區域法院在2025年5月再度判決柳亞敗訴…
- 點擊數: 96
為抵禦氣候危機而生 夏威夷開徵全美第一個綠色住宿稅
2023年茂宜島大火,乾旱、易燃植被和強風等因素交互作用,火勢猛烈,百人罹難、上千人撤離家園。這場世紀災難過後,夏威夷決心加強防護…
- 點擊數: 96
從尼斯蔚藍海岸到基隆和平島 他們如何推動永續藍色旅遊?
藍色旅遊(blue tourism)興起,海洋環境及資源相關的旅遊活動每年創造全球1.5兆美元產值,提供5200萬個就業機會。然而,海洋不健康,旅遊業就無法發展。
- 點擊數: 108
與氣候變遷賽跑的珊瑚礁保衛戰——水下聲景、太陽能水下機器人都來幫忙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海洋暖化加劇,珊瑚礁的生存空間正急遽縮小。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保護海洋或有轉機。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上,有國家代表團展示了全球首批水下自航機器人
- 點擊數: 147
內政部推老屋延壽助攻減碳 學者:房屋全生命週期「營運碳」才是關鍵
比起蓋新房子,修繕老屋被認為是經濟又環保的選擇。內政部日前提出「老屋延壽」計畫,預計投入50億元供老宅整建維護,照顧居住品質的同時,也希望減少拆除重建帶來的高碳排。「老屋延壽」減碳的關鍵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