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22
一個人打不敗的對手 運動員攜手站上氣候倡議第一線
實在太熱了,連體力過人,長年在戶外受訓的運動員也受不了!
今年9月,極端高溫打亂了東京田徑世界錦標賽的賽程,主辦單位被迫將公路賽前三天的賽程提前30分開賽。10月,網球菁英齊聚上海大師賽,現場氣溫超過30°C且濕度達80%,24座大滿貫得主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兩度在場邊嘔吐,尋求衛冕冠軍的辛納(Jannik Sinner)因抽筋退賽。丹麥球星魯內(Holger Rune)喊道:「難道要等到選手猝死球場才正視問題?」
- 點擊數: 34
氣象署預計11月提草案 「高溫」、「熱帶低壓」納災害天氣
氣候變遷之下,高溫危害越發嚴重。氣象署表示,台北市一年內高於35℃的天數已達70幾天。氣象署擬修正《氣象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中,讓「高溫假」有法源依據。氣象署長呂國臣今(3)日說明,11月就會提出草案預告,最快明年就可以完成修法,希望修法後立刻上路。呂國臣指出,近年熱帶性低氣壓亦造成相當大的災害,也建議將熱帶性低氣壓納入同款定義中。
- 點擊數: 30
總統府氣候委員會睽違半年再開會 關注氣候調適、建築淨零
睽違半年,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30)日召開,委員會表示,在下月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前,將正式公布台版「NDC3.0」,宣布我國2035年減碳目標。半年來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委員會關注地方的減碳責任及風險調適作為不足,環境部表示,未來中央補助款可能與各縣市減碳及調適規劃的表現連動,也將與地方研議、訂出各縣市的減碳責任與氣候調適指標。
- 點擊數: 26
氣候威脅沒有「同溫層」 跨領域團體11/1要辦一場低碳的氣候遊行
氣候威脅沒有「同溫層」。由國內10個氣候團體共同主辦的「為氣候而走」遊行11月1日將首次於台北市府前登場,主辦單位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邀請近60個不同領域民間團體響應,將是一場「跨界、多元」的遊行。而為了達成氣候友善,活動的舞台、道具都採用循環回收材料,就連電力來源也是光電與儲能系統。
非洲豬瘟入侵台灣,全國暫停廚餘養豬。廚餘去化管道之一是將廚餘轉化為生質能發電,同步促進能源轉型與減碳。行政院早在2017年推出「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其中就有規劃廚餘生質能發電,環保署(今環境部)同年在雙北、桃園、高雄、台中等地打造生質能源廠,但八年過去,目前僅有台中、桃園兩座生質能電廠運作中。
- 點擊數: 34
珊瑚礁崩潰跨越「氣候臨界點」 科學家急籲:不要放棄
全球暖化危機愈來愈難以煞車,最新《全球臨界點報告》指出,隨著地球持續升溫,熱帶珊瑚礁衰退,成為第一個因氣候變遷而達「臨界點」(Tipping Point)的生態系。
- 點擊數: 25
能源業務首度脫離產業 韓國新「氣候能源環境部」如何走出四難困局?
4月剛上任的韓國李在明政府展開首波改組。10月1日起,大部分能源業務將併入環境部,成為新的「氣候能源環境部」。
這是韓國首度讓能源業務脫離產業部門,轉入環境部門,目標是加速能源轉型,推動碳中和。然而, 評論者擔心能源價格因此上漲,以氣候為重的整合也可能傷及生態保育。新部會可能陷入「四難困局」,難以在氣候、能源、環境多項任務間取得平衡。
首份分析台灣推動「全時無碳電力」(24/7 CFE)的報告出爐,這份由英國氣候非營利組織TransitionZero發布的報告指出,透過優先推動太陽光電、陸域風力及地熱,台灣可在2030年達成全國5%用電量的商業或工業用電戶使用80%的全時無碳電力,用電成本將比台電電費還便宜。
- 點擊數: 41
丹娜絲風災提前吹出光電板汰役問題 立委憂處理量能、災損兩頭賠
丹娜絲風災吹出12.1萬片受損光電板,原預計2031年才會出現的光電板退役潮,如今被迫提前面對。民進黨立委陳瑩今(20)日表示,光電板處理量能不足,光電業者缺乏回收議價空間。此外,業者在設置時繳交「模組回收基金」僅能用於退役回收,災損無法補貼,形同兩頭賠,「種釋迦有農損補助,但是種電損害是沒有補助的。」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統計,2025年電動機車市售比至目前僅有6.8%,與政府設定的2025年20%目標相距甚遠。根據協會今(20)日公布的「電動機車政策2025民意大調查」,超過半數民眾直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推動力道不夠,現行補助效益有限,已延宕運具電動化進程。
- 點擊數: 35
川普祭關稅、簽證威脅 全球海運碳費延後一年再議
預計上週五(17日)通過的全球海運徵收碳費機制遇重大挫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關稅等手段強力威脅,多國改變立場。最終,大會決議延後一年再決定。
- 點擊數: 35
環境部研議水面光電納環評 破損光電板水質檢測無虞
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部幾處水面光電案場,受損光電板已清完,輿論卻燒至水庫光電。針對近期光電爭議,環境部今(17)日舉辦記者會公布水質檢測結果,同時宣布研議修法,擬將水面光電開發案納入環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