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

    • [Newsletter]「深度去碳路徑計畫(DDPP)」,怎麼去碳?如何深度?

      DDPP是由SDSN與IDDRI共同成立,它不僅是一項全球性的能源研究架構,也可以視為全球性的能源轉型倡議,以本世紀末全球增溫不超過攝氏2°C為主要目標,希望藉由深入研究,產出各國溫室...

    • [Newsletter]公民對話建構深度減碳願景─德國2050氣候行動計畫簡介

      德國於2016年11月頒訂2050氣候行動計畫,提出其長期減碳目標與策略。政策產出的過程採用創新公民參與模式,為國際長期減量策略首見。雖後因其於利益團體折衝下,淡化公民意見的影響力,但此創新溝通模式...

    • [Newsletter]從德國深度去碳路徑報告看臺灣深度減碳的可能

      在深度去碳路徑計畫(DDPP)架構下,德國藉由三個不同情境的模擬比較,提出自身的深度去碳路徑報告,更明確的規劃2050的能源轉型低碳路徑。也藉由德國深度減碳的經驗,了解臺灣未來進行深度減碳的可行性。

    • [Newsletter]法國長期氣候策略- 1 planète 1 plan

      法國自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後,積極地針對國內相關減碳立法與政策制定。甚至在馬克宏總統上任後,提出一份更具野心的「氣候計畫」,強化碳稅與碳預算等概念,同時也廣泛地將...

    • [Newsletter]臺灣為何參與深度減碳?

      2017年六月初Figueres等人發表在Nature評論中提出警告,人類在2020年前,需限制全球暖化低於攝氏2度,才可真正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倘若全球增溫超過這門檻,將面臨從致命熱浪到海平面上升導致大規模遷徙在內,越來越多毀滅性衝擊...

    • 【專題報導】全球最大22間化學公司「低碳因應對策」排名 台塑墊底

      要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就不能忽視化工業的角色。世界最大的環境資料平台CDP本月發布新報告「改變催化劑」(Catalyst for Change),分析了全球最大22家化學品公司的「低碳因應對策」表現。

    • 【專題報導】德國能源轉型下的日常 在德台灣人第一手觀察

      「電費真的是很大的負擔」、「節能在德國已經是一種生活態度」、「不要只看到德國的好,還要看德國的掙扎」、「德國有很嚴格的建築節能標準,台灣卻很少注意到」。德國的能源轉型全世界都看見...

    • 【專題報導】為何311後繼續擁抱核電? 台日韓學者談能源轉型障礙與未來

      日本311福島核災震驚世界,許多國家因此堅定非核路線,走向能源轉型。承受巨大災難的日本,在二年的無核家園後,2015年決定重啟核電。離日本最近的韓國路線不變,核電機組不減反增,直到2017年新總統文在寅提出非核宣言...

    • 【專題報導】為煤電工人發聲 綠色和平全球執行長訪台:脫煤可預期 這些事現在就要開始做

      29日一場壟罩南北的霧霾,讓全台再度「共體時艱」。跟夏天急於要求電廠多發電相反的是,這次矛頭指向燃煤電廠,要求減少發電...

    • 【專題報導】用北大西洋的風供電全世界 能源新構想登國際期刊

      科學家發現,全世界的用電需求可以用一座橫跨北大西洋的​​深海風電場解決。兩位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在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上建造一個風力發電場,這個風電場的供電量將大致等同於當前全世界使用的所有能源。

    •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 不只是錢的問題 五個常見卡關因素分析

      架個太陽能板,還可以賣綠電賺錢,聽起來很簡單。無論是在自己家裡裝設綠能,還是社區集資架設,廣義而言,都算是一種公民參與發電的「公民電廠」,但多年來進展卻很緩慢

    •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100%公民組成才算數? 多樣性和利益共享更重要

      德國46%綠能計畫是由居民、農民、或經由合作社投入。為找尋這樣的市民力量,台灣從2014年開始嘗試各種型態的公民電廠。 從2014年民間開始成立各種綠電公司、綠電合作社,2017年政...

    •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公民風電何時起? 德商追索台灣第一例

      台灣近年開始發展公民電廠,多數是透過民眾集資來投資太陽光電。由於風機一隻動輒上億元,集資門檻高,爭議性也大,至今還沒有公民投資風力電廠的案例。「只要社區居民想成

    •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從舉步維艱到團購「秒殺」 小額投資太陽能不再冷僻

      編按:從2014年的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2016年的綠點能創社會企業(陽光伏特家)、綠主張綠電合作社,2018年的達魯瑪克綠電公司,及規劃中的濁水溪綠能生產合作社等,師法歐陸公...

    •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德國經驗:不僅要綠 還要在地

      在德國,能源的主人不再限於大電廠。2012年資料顯示,46%的再生能源裝置是由市民擁有-這包括民眾在自家裝設太陽能屋頂,或是跟著眾人一起投資能源合作社。市民力量的興起非常

    •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衝突中找轉機 合作才能讓社會接受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2009年於立院通過,這是政府全力投入再生能源的開始,但意料外的紛爭卻接踵而至。三芝居民強力反對風機,2012年的苑裡反風機事件,居民與警方的強力衝突留

    • 公民/社區電廠—大家都在問的3個問題

      永續發展指標(SDGs)的其中一個目標: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永續能源!可見在現今的發展,能源議題已不只是燃料,還包括是否能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不過在這之前,大家...

    • 因為這3個好處,大眾更有理由一起參與能源轉型

      過往不管是油管、天然氣、核能,甚至是大型的太陽能或風能案場,都很容易遇到反對。但採取「公民/社區電廠」的模式,則可以得到較高的支持度,除了經濟誘因外,更重要的...

    • 從台商回流到能源轉型 台大風險中心:脫「碳」換骨 現在是最好時機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下稱風險中心)今(12)日發表我國長期能源轉型報告,為提供我國能源轉型路徑提出建言。報告建議,行政院應成立氣候行動內閣,並由總統成立...

    • 從民眾走向大公司  德國能源轉型面臨十字路口

      農民、家庭、合作社和小型能源生產商一向被視為德國再生能源的支柱。2012年資料顯示,46%的再生能源由民眾與農夫擁有,傳統德國四大電力公司只佔5%,但這個情況正在改變。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2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