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86
一場「失敗」不意外的公投:南北投票差異大、地面戰、藍綠對決 學者分析原因
重啟核三公投23日開出結果為不通過,投票率約30%,創下2017年《公投法》修法以來新低。同意434萬票,不同意151萬票,雖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但同意票數低於門檻而未通過。學者分析,不通過原因與執政黨非核立場搖擺、未動員、冷處理有關。不過屏東鄉鎮總共12萬票同意、9萬票不同意的比例,已是超乎預期;此外,不同意票更能反映出「反核公民基本盤」。
重啟核三公投23日開出結果為不通過,投票率約30%,創下2017年《公投法》修法以來新低。同意434萬票,不同意151萬票,雖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但同意票數低於門檻而未通過。學者分析,不通過原因與執政黨非核立場搖擺、未動員、冷處理有關。不過屏東鄉鎮總共12萬票同意、9萬票不同意的比例,已是超乎預期;此外,不同意票更能反映出「反核公民基本盤」。
本週六重啟核三公投在即,核能安全一直是能源政策辯論的核心命題,昨(18)日下午,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行「能源轉型提升國家安全」專題講座,邀請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托馬斯・卡伯格(Tomas Kåberger)透過直播分享國際間能源轉型經驗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造成逾4萬戶屋頂受損,其中的石綿瓦屋頂引發環境隱憂。環境部11日舉行「嘉南地區災後復原——石綿清理及光電板處理」記者會,宣布於下週啟動四大行動應對災損,包括建置石綿瓦地圖、無人機盤查、加速清運及嚴格稽查
「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於今年2月通過環評後,環團緊咬土壤污染事證,今(11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公布基隆市府與台電吹哨者提供的最新調查,前者顯示土污超標新增三個點位、後者新增11點位
環境部昨(6)日召開今(2025)年首次碳費審議會。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約有94%排放源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爭取優惠費率。此外,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可享更多碳費優惠,施文真說明認定方式:環境部會先算出門檻、指認出風險較高的產業
印尼鎳礦產業隨著全球電動車需求而擴張,台灣華新麗華旗下公司在印尼經營冶煉廠與燃煤電廠,為鎳礦加工,卻造成環境與人權衝擊。昨(5)日環保團體與來自印尼的華新子公司員工、工業區周邊原住民,赴華新麗華台北總部召開記者會,批評華新麗華於印尼的燃煤電廠污染空氣與水源,且存在工人墜亡後工安未改善等問題。
吸血鬼見光死,只能晝伏夜出,而現代人即便高溫破表,白天難免要在道路間穿梭。找出最不曬路徑可能比最短路徑更重要,瑞士科學家近日在地圖功能推出「吸血鬼模式」(vampire mode),幫你找出陰影最多的路線。
2050國家淨零轉型,地方政府也在加快腳步,目前包括六都、嘉義市、宜蘭縣在內,共八縣市著手訂定淨零自治條例。上月30日,多個環團共同舉辦「縣市淨零自治條例評比報告公布座談會」,評比結果顯示,宜蘭縣、新北市與台中市整體表現最佳,具明確減碳目標;社會溝通部分,宜蘭與台南表現最佳。
環境部與北市府、勞動部、氣象署、地環保局與企業合作,25~27日在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陽光大廳舉辦首場抗高溫調適行動策展,提升全民對高溫風險的認知與調適行動力…
台灣版CBAM即將上路,為進口產品進行碳邊境調整。環境部24日說明,優先推動水泥及鋼鐵產品,預計明(2026)年上半年完備法規之後正式啟動「試申報」,未來進口商必須申報列管產品的碳含量…
台灣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國科會日前提出「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書」修正,規劃2050年前將有7440公頃科學園區用地,約等於新竹市七成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