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47
呼籲檢討用電大戶條款 環團並狀告經濟部 首宗氣候訴訟4/12開庭
用電大戶條款2021年上路,要求企業負起使用再生能源責任,且須每兩年檢討。不過上路至今,經濟部尚未公布檢討報告。環保團體今(30日)偕同立委邱顯智、陳琬惠舉行記者會,提出用電大戶條款建議書...
用電大戶條款2021年上路,要求企業負起使用再生能源責任,且須每兩年檢討。不過上路至今,經濟部尚未公布檢討報告。環保團體今(30日)偕同立委邱顯智、陳琬惠舉行記者會,提出用電大戶條款建議書...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9日)公布《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摘要,指出全球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成長並超越核電,核電發電占比迎來40年新低;因應烏俄戰爭爆發,報告書也首次以專章呈現核電在戰爭下...
我國2035年起每年將有10萬公噸光電板廢棄,如何妥善回收是一大挑戰。「2023年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昨(2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台南大學團隊與業者研發獨步全球的光電板拆解技術,智慧運算出拆解方法,全程不用水、不加熱...
綠色和平兩年前發起「RE10X10」倡議,號召國內中小企業承諾2025年使用10%再生能源。昨(28日)發布成果,有超過80家企業響應,其中已有13家完成RE10X10目標,估計2025年將創造至少6987萬度...
台灣企業在2022年度出版了777本永續報告書,創下新高。根據CSRone永續智庫和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24日發表的報告,我國有九成的上市櫃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不過仍有宸鴻光電、巨大集團2家營收百大企業尚未出版永續報告...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2023)年2月公布施行,但攸關行政能量的《環境部組織法》草案仍在立院審查。環保署今(27)日表示,為提前擴充氣候工作政府量能,將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率先成立「氣候變遷局」。組織由原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改制...
台北市環保局於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設置「創能、儲能示範場域」,於今(23日)啟用並對外開放,園區以風力發電、太陽能、氫能燃料電池結合儲能,可達到供電自給自足,不需仰賴台電供電。環保局長吳盛忠表示,希望能作為民眾能源...
隨著氣候變遷增加缺水風險,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在世界水資源日(3月22日)公布「因應氣候變遷永續水資源民調」結果,發現我國民眾對國內水資源供需情勢了解不足。不過有高達94%民眾認同...
每年1月至4月適逢林火高峰期,興大永續棧昨(21日)舉辦線上座談會,由於林火讓森林從碳匯轉變為碳源,氣候變遷下,林火防治更顯重要。學者提醒,林火發生與乾旱指數密切相關,林火防治不能只看人為因素,也應掌握大方向環境因子...
遠傳電信今(20日)宣布加入RE100倡議,目標在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比原先的2048年提前了8年。遠傳電信說明,透過自建太陽光電、外購綠電等方式,預期在2030年前先達成辦公室、門市及主要機房全面使用再生能源...
氣候變遷加劇,減碳意識日益抬頭,當如何減排在檯面上熱烈討論的同時,還有一種最原始的應對方法——種樹。種樹其實是一種「碳吸收」機制,協助我們將碳「種回」樹木或土壤中,進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究竟為什麼植樹的同時也能種碳...
經濟部今(17)日召開上半年電價費率審議,決議4月起產業電價調漲17%,住宅用電每月700度以上調漲3%、1000度以上調漲10%。此波電價平均漲幅11%,住宅用電約影響93萬戶,占整體7%。經濟部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