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災損頻傳,光是今年就已有54項農作物受天災影響獲政府公告救助。農委會今(9日)與交通部氣象局簽訂合作協議,未來三年將新建至少100個農業氣象站,強化沿海養殖區、淺山農業區的氣象資訊及精準預報。
緊接在歐盟定案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車之後,美國環保署(EPA)4月12日也提案加嚴車輛排放標準,號稱是美國最積極的車輛減排政策,2027年後出產的輕型、中型、重型車款均涵蓋在內。
《氣候變遷因應法》年初修正上路,業界頻頻詢問碳費下落,環保署接連舉辦說明會,今日來到最終場。環保署表示,碳費費率審議時間仍有不確定性,外傳的明年下半年上路「不會是絕對的答案」。
義大利西西里島外海有一座以火山為名的小島,在這座武爾卡諾島(Vulcano)上,科學家發現火山噴泉中有一種藍綠菌能吞噬二氧化碳,且捕獲速度驚人。今年2月,研究團隊也完成了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碳酸泉的取樣,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5日)針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爭議條文召開黨團協商,關鍵條文如新建物強制裝設太陽能發電,以及地熱專章相關規範仍無法取得共識,保留待院長協商。
「太陽能板會影響降水嗎?」近期一篇媒體投書引起社會討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日邀集學者專家回應,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傳堯等人分析,降水條件主要受大氣環境的熱力或動力影響,
台電日前啟動需量競價,最高收購價每度10元,社會輿論出現「缺電說」。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4日)邀請國內能源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強調節省一度電更勝於發一度電。台電推動的是國際當紅的需量方案,並非在野黨立委指稱的「因為缺電才要買這麼貴的電」。
彰化縣目前有九座焚化爐,經濟部工業局日前規劃在彰濱工業區新建焚化廠、增設兩座焚化爐,引起縣府及民眾反對。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反晶鼎焚化爐自救會等在地居民今(3日)北上抗議,
新建物設置光電在國際上行之有年,國內屋頂光電則尚未入法。環團粗估,到2050年台灣將新增5400公頃屋頂面積,可建置5.4GW的光電。環團找來自2019年建置屋頂光電,年發電量達15萬度的台北信義新城社區。
經濟部工業局預計調整花蓮和平工業區土地使用規畫,包括將部分綠地變更為特種工業區,作為綠能開發基地,不過有當地民眾指出,砍樹種電恐讓溪口風砂失去阻隔,直接影響和平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