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426
COVID-19後的台灣永續低碳運輸轉型
臺灣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將屆滿一個月,在分流上班、遠距工作、線上教學、及避免群聚等措施下,民眾大量減少外出。截至今年6月1日,Google的「COVID-19社區人流趨勢報告」 顯示若與基準期相比...
臺灣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將屆滿一個月,在分流上班、遠距工作、線上教學、及避免群聚等措施下,民眾大量減少外出。截至今年6月1日,Google的「COVID-19社區人流趨勢報告」 顯示若與基準期相比...
日本岐阜縣多治見市,因為對內交通不便等原因,不少年輕人到外地生活工作。面對當地人口流失的危機,一家太陽能板安裝廠商,用在地化的思維,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商業模式。...
航班數減少一半,剩餘的航班除了載運有限的旅客外,航空公司為了生存,大部分都改以貨機為主要獲利來源。在節約成本的壓力下,航空業默默走向了更環境友善的方向⋯⋯
報告中所提的「只是一個而非唯一的路徑」(only a pathway, rather than the pathway),實際要達到淨零會涉及行為改變程度、碳捕捉技術發展進度等諸多不確性因素,但以目前各國的政策和減碳進度,要達成...
近年各國開始加強減碳方面的承諾,碳捕捉的技術獲得了空前的重視,雖然前景無限,但長期資金不足與推廣速度緩慢,也讓外界替碳捕捉的有效性打上一個問號——未來碳捕捉真的能成為減碳良方嗎?...
Climeworks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用於溫室植物及飲料製作,或封存到地底,此外在官網上也讓民眾每月付費移除個人碳足跡,知名企業家比爾蓋茲也是Climeworks的客戶,他每年...
當筆者在關注暖化對社會、環境、經濟的衝擊時,各類文章經常提及:最先受衝擊以及受衝擊最深的,都是體質最弱的族群。而在農業裡,工業化農業因為忽視土壤、減少多樣性、過度依賴化肥和殺蟲劑...
問起南極最全能的動物為何,答案大概非磷蝦莫屬。一般人們討論的磷蝦(krill),是多種甲殼亞目的浮游生物所組成,外型與餐桌上的蝦子類似,成體可長至約2-6公分。這種外型低調的海洋生物...
2015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上,各國首次達成具有建設性的共識,簽訂了跨時代的《巴黎協定》,在此之後,各國開始意識到造成氣候變遷的因素出在高碳密度的
大體來說,日本中央政府補助蓄電池的原因,一是長時間停電時有備用電力,二是配合分散型電源太陽能板,分散電力供給。因此,只要滿足家裡有一定規模以下(未滿10kw)的太陽能板等條件,就可以成為補助的對象...
統計至2020年5月,全球氣候訴訟共有1727宗,其中的1308例發生於美國,此外,更有超過一半的訴訟於2015年《巴黎協定》制定後提起,將國際條約的目標進一步鑲嵌進各國司法實踐中。2021年3月24日...
全球去年售出約300萬輛電動車,不受疫情影響,還逆勢增長了41%,佔新車銷量的4.6%,超越2019年的3%,第一名挪威去年銷量佔比甚至已達75%。原因可能為歐洲及中國政府的刺激措施,各國禁售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