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645
幫助2050年淨零排放達標 我們需要做足哪些準備?
這兩年,國際掀起一陣「淨零」風潮,統計到今年4月,已有44個國家加上歐盟喊出淨零排放目標,加總涵蓋了全球70%的總碳排和GDP。但目標喊歸喊,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可能大家仍在觀望...
這兩年,國際掀起一陣「淨零」風潮,統計到今年4月,已有44個國家加上歐盟喊出淨零排放目標,加總涵蓋了全球70%的總碳排和GDP。但目標喊歸喊,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可能大家仍在觀望...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
2021年4月初,歐洲議會以壓倒性高票批准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設立,又稱「碳邊境税」或「碳關稅」,計劃在兩年後(2023年)1月1日開始對進口歐盟的貨物徵收碳稅。該機制主要在防止「碳洩漏」...
各國城市近年常態性地受到暴雨淹水、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衝擊帶來的災害,因此重新找回城市水域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並採取「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進行調適、復育及重新規劃水環境空間...
我國太陽光電板回收機制2019年上路,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至今已收取累積2億元。環保署表示,目前廢棄量未達循環經濟規模,但相關處理技術已完備,佔光電板七成的玻璃可望完全回收、還原再利用...
爆發的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水情緊繃,電力也亮起警戒燈號,總統蔡英文的520連任週年挑戰不少。全面執政的一年間,如同競選時以能源為亮點的環境政見,環境施政仍是側重能源題...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全球55%一次性塑膠垃圾產自20間公司,有國營也有跨國公司,包含石油天然氣巨頭和化工大企業,加劇氣候危機並造成環境災難...
新研究發現,在過去的20年間,全球有近5900萬公頃的森林重新生長,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吸碳跟儲碳潛力高達59億噸,超過整個美國的年排放量,也顯示至少有部分保育作為正在展現成效...
氣候變遷加劇之下,造成海水更暖、更酸,海洋缺氧區域也持續擴大,這些不僅衝擊海底生物,同時也改變人類的日常飲食與經濟活動。這系列台達基金會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專訪國內深耕海洋議題...
全球投資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最近與其他銀行展開了創新的合作模式:在一項信用額度高達44億美元的新融資協議中,貝萊德將償還債務支付的利息與其實現3個永續關鍵...
513大停電餘悸猶存,517又因夜間用電負載過高,再度分區停電。「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便質疑,兩次事故的備轉容量卻恆亮「綠燈」,質疑台電造假。台電則解釋,該綠燈為...
513大停電影響全台400萬戶,也掀起一波能源議題討論高峰,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認為,備轉容量不足才導致停電,應啟用核四投入發電。地球公民基金會則回應,電網故障與發電設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