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337
再美的風景都將成為曾經?氣候變遷讓世界自然襲產陷入危機
目前看來,這些自然資產的狀況並不樂觀。過去,外來種入侵與觀光旅遊破壞,是自然襲產遭破壞的前兩大主因,不過去年(2020年)12月發布的報告中,氣候變遷的威脅卻超越了外來入侵種...
目前看來,這些自然資產的狀況並不樂觀。過去,外來種入侵與觀光旅遊破壞,是自然襲產遭破壞的前兩大主因,不過去年(2020年)12月發布的報告中,氣候變遷的威脅卻超越了外來入侵種...
零能源消費房屋ZEH,為讓房屋不用買電或賣電收入大於買電支出,除了太陽能板等發電設備,還得做好隔熱節能等等,來減少房屋的能源消耗與支出。因此,當日本消費者看到零能源消費房屋ZEH的廣告時,太陽能板會成為標準配備...
後疫情的旅遊業前景,有的國家互談旅遊泡泡,有的國家則開始談轉型。上個月,紐西蘭國會發布第二份關於旅遊業的獨立評估報告,報告建議,在遭逢武漢肺炎疫情打擊之際,紐國政府...
許多氣候人士大聲疾呼,今後要順勢讓碳排持續下跌,以達成巴黎協定目標,但是目前經濟模式尚未與碳排脫鉤,恐怕未來經濟恢復成長,排放會報復性增加...
根據一份刊登在《自然》期刊(Nature)的突破性研究,底拖網漁業釋放的二氧化碳與整個航空業一樣高。該研究估計,底拖網漁業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6~15億噸之間...
全台灣路上跑的機車約有1411萬輛,平均每兩人就有一台。平價、便利的機車儼然是國人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但造成的空氣污染也不容小覷,機車越老舊,排放量就越高。環保署針對機車空污推出汰舊換新補助...
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發布的sigma報告,2019年全球因災害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460億美元,其中6百億美元為保險損失。而94%的經濟損失中是自然災害造成的,人為...
因為疫情,各國實行封鎖措施,使得去年減碳幅度達6-8%,恰巧跟科學界建議要達成1.5°C目標的年度減碳比例相符。這也顯示我們必須在這基礎上繼續大力減碳,否則未來氣候變遷的惡果可能不輸疫情...
實驗室科學家說,與傳統的化石飛航燃料相比,永續飛航燃料可以減少多達165%的溫室氣體排放,並減少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同時還可以減少飛機引擎產生的煙塵...
未來的風力發電廠未必要在幅員廣闊的丘陵上或海岸邊,也未必有經典白色大葉片了。英國衛報報導,一家西班牙風機新創公司開發出無葉片風機,重新發明風電...
儘管若干太陽能設備起火的案例不多,但僅是一些相關的新聞,或多或少都可能會影響到民眾對太陽能、甚至是再生能源的觀感。日本經產省等單位,持續蒐集案例,研擬對策加以改進...
隨著文明演進,人類設置的「河川障礙物」從小型橋樑、堤防,演進到大型水壩。但對鮭魚或其他洄游性魚類而言,這些人造結構把牠們返鄉的水路攔腰截斷,使牠們無法溯回上游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