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662
東協市場遇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是貿易保護還是低碳轉型契機?
今年7月14日,歐盟規劃已久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正式公佈,未來將針對未遵守歐盟碳排放規定的進口產品...
今年7月14日,歐盟規劃已久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正式公佈,未來將針對未遵守歐盟碳排放規定的進口產品...
上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最新科學報告,全球可能在2040年升溫飆破1.5°C。各國政府與公民團體紛紛警惕,尤其是受氣候變遷衝擊最重、經歷天災傷痕累累的東南亞國家...
如果想要購買碳足跡較低的海鮮,一般民眾最直覺的想法就是到附近的漁港/魚市場採購漁貨。但凡事就是有個但是,比起陸地上的運輸,影響碳排放量最大的其實是漁船作業方式。根據統計,捕撈漁業的碳排主要來自漁船柴油引擎...
隨著氣候變遷影響逐漸加劇,很多地方的氣候也開始出現變化,對氣溫、濕度敏感的動物被迫展開長征,遷移到更適合他們居住的地方,人類也會因此受到衝擊嗎?對於生物來說,氣候條件是關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日漸加劇,全球均溫上升...
在再生能源突飛猛進的今日,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不是新聞。但在日本,有一棟裝設太陽能板的減碳建築卻成為話題,因為它的太陽能不是直接用來發電,而是生產氫燃料;它的減碳不只是少排多少碳,而是把二氧化碳當原料消耗掉...
有鑒於「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施行的成效,另一項針對全球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財務揭露(TNFD)將在2023年正式上路。這項新的倡議將幫助金融機構評估其對自然生態影響,並將資金用於支持而非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活動...
今年6月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承諾,將促使化學與石化等工業部門達到去碳化目標。以往的化學產業出於獲利考量,距離永續轉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近期在投資人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之下,也逐漸出現曙光...
隨著生態保育概念的興起,以及資源被過度耗用與破壞,人們於是開始重視生態中「無法販售」的價值,也開啟了為生態系統服務(Eco System Service)定價的討論。以廣泛受到重視的濕地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來說,研究者透過可觀察到的環境與生態量化數據...
2021年5月,台灣爆發社區感染,COVID-19因而進入第三級警戒。比起去年沒有疫苗、沒有足夠的醫材、沒有充足醫療資源的歐美國家,這時的我們已有許多防制措施可以參考,其中也包括了飲食的型態及營養介入...
碳定價(carbon pricing)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污染成本內部化的工具,讓排放變成有價,用價格誘因來引導減量,避免更多化石燃料密集型投資。政府收來的費用也能作為溫室氣體減量與調適...
根據環境新聞調查組織DeSmog的報告,全球肉類業正在學習菸草公司和化石燃料公司的策略,淡化自己在氣候危機中的角色,「混淆和拖延外界對肉業污染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