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導致天然氣供應來源減少,不少國家紛紛轉向核能以求供電穩定。度過冬天嚴峻的考驗後,德國仍在15日關閉最後的三座核電廠。這是「(核能)時代的終結」,德國電力公司RWE在15日午夜過後發表聲明,確認三座核電廠的電力已經...
航空業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可別以小看這數字,如果航空業是個國家,它將是世界第六大排放源…要如何在選擇航班飛航時兼顧環保,成為許多旅客的難題。因為疫情,家人已經有好幾年沒有旅遊了。終於等到國境開放,就想利用假期...
據最新的《2023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報告,全球一次性塑膠垃圾總量再創紀錄,既帶來污染,也帶來氣候危機。細看報告內容,在塑膠回收規模擴張有限下,加強監管力道就很重要。而包含台灣廠商在內的...
隨著ESG和SDG逐漸受到重視,除了政府強化相關立法,社會大眾也以更嚴格的標準審視企業品牌形象,為了符合法規或是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有些公司試圖在不做出實際改變的情況下,將商品或是服務包裝得更「綠」,這樣的漂綠行為有日益...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5%來自畜牧業,牛隻打嗝和放屁排出的甲烷占了其中一大部分,不僅紐西蘭去(2022)年底傳出要課徵「牛屁稅」,荷蘭、歐盟也相繼推出畜牧業污染管制措施。這些政策是否會加速畜牧轉型,或是會讓肉品或乳品的採購...
全球約10%的高收入人口,製造了近一半的碳排放量,中低收入的人口卻是主要的氣候受災戶。他們的歷史碳排放較少,卻更常因氣候災難失去生計、家園與親人。這樣的「氣候不平等」不只存在國與國之間,也在各國國內體現。氣候危機與...
為歐盟2030年減碳55%的目標鋪路,歐洲議會上週(14日)通過兩項重要立法,要求更嚴格減排目標。未納入碳交易市場的部門減碳目標從2030年要較2005年削減30%提高到40%,並要求增加森林、沼澤等吸存二氧化碳的量。兩項法案還要...
去年(2022)可謂多災多難的一年,不僅俄烏戰爭開打,許多國家還遭受世紀洪災、暴雪及熱浪襲擊,當國際間不斷接收科學家的警告:「這只是一個開始」,究竟各國的努力有沒有讓全球碳排放量下降一點?去年(2022)可謂多災多難的一年...
建築占歐盟溫室氣體排放總排放的36%,能源消耗的40%。為加快減碳腳步,歐盟執委會提出新一輪的《建築能源效率指令》(EPBD)修正案。草案送到歐洲議會後,議員態度更積極,要求2028年起新建築要達到零碳排(zero-e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