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238
米香之下藏危機 科學家證實:全球暖化讓稻米砷含量增加
在台灣,大家都是吃米長大的,但是我們很少會關注稻米中的砷含量。水稻栽種過程中會吸收土壤中的砷,而最近有研究發現,在全球暖化下,稻米中的砷含量可能會變得比以往還要多。另有抽驗調查發現,美國市售米的砷濃度高於嬰幼兒建議上限值,引發關注。
閱讀全文
- 點擊數: 254
沒有土地的國家? 海平面上升威脅吐瓦魯人爭搶「氣候門票」
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吐瓦魯,平均海拔僅2公尺,近95%的國土有機率在本世紀末以前被海水淹沒,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氣候變遷沉沒的國家。提早準備,吐瓦魯宣布將成立全球第一個「數位國家」;同時,澳洲與吐瓦魯於2023年底簽訂《好鄰聯盟協定》,推出全球第一個氣候簽證。目前已有超過八成的吐瓦魯公民申請,凸顯居民對氣候變遷搬遷的迫切需求。吐瓦魯的遭遇,會是全球未來的第一個氣候災難預告片嗎?
- 點擊數: 116
屈公病與登革熱:氣候變遷下的病媒蚊Q&A
7月起中國廣東佛山爆發屈公病疫情,並快速擴散至香港、澳門,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案例,截至8月21日,佛山市累積確診達9000多例。台灣今年雨水多,登革熱疫情也起苗頭。本月25日,高雄市衛生局公布鼓山區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家庭、社區群聚疫情,累積共4例。
- 點擊數: 224
全球逾20億人住在氣候風險紅區,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是什麼?
氣候災難一再重創全球經濟,本就財務困窘的國家更是深受其害。然而,傳統風險評估模型難以呈現各國面對氣候衝擊的真實處境。為此,美國哥倫比亞氣候學院推出「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將債務、儲備、治理能力等列入評估,更貼近國家因應氣候風險的真實能力。根據這份指數,全球有超過20億人居住在氣候「紅區」,其中有許多非洲國家的高風險多因債台高築,賽普勒斯及烏克蘭則因地震與戰爭名列其中。
- 點擊數: 249
三張圖看重啟核三公投結果:430萬同意票分布在哪?為什麼沒過門檻?
第21案公投在23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中,以430萬同意票大於150萬不同意票數,但沒有通過投票權人數1/4的門檻(須500多萬張同意票),結果為不通過。
- 點擊數: 174
極端高溫、暴雨、洪水 氣候變遷正讓戶外音樂節變調
近幾年台灣的音樂活動蓬勃發展,戶外音樂祭遍地開花,吸引許多樂迷一同參與。與此同時,極端天氣事件也來參一腳,2024年原訂在台南舉行的浪人祭因颱風侵襲而部分取消
- 點擊數: 287
手持電風扇——從溫網討論度最高的配件 到快科技的環境代價
今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英國正值熱浪來襲,開幕日32.2℃高溫,創下溫網有史以來新高紀錄。觀眾席上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等名人手裡握著小電風扇,被鏡頭捕捉下來,成為話題主角。但當夏季過去,明年凱特布蘭琪還會拿著同一支手持電風扇出現在螢光幕上嗎
- 點擊數: 165
30°C以上工傷事故風險增5% 看歐洲各國如何保護高溫下的勞工
烈日高懸,盛夏的酷暑籠罩、氣溫不斷上升。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的數據,今(2025)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第三炎熱的6月,西歐地區更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月均溫
- 點擊數: 295
氣候暖化助長蟲蟲危機 匈牙利修道院10萬冊古籍慘遭蟲害
今年夏天,匈牙利西部一座千年修道院面臨前所未有的蟲害。暖化導致溫濕度升高,蠹蟲大舉入侵,啃咬館內珍藏的上萬冊典籍。為徹底清除蟲害,圖書館6月起暫停開放,預計至少需要七個月才能修復。
- 點擊數: 128
「行人優先計畫 」步行空間加倍 漫步花都更愜意
巴黎市府有計畫的擴大步行專用區、拓寬人行道、城市綠化、加強行人引導標示與調整交通號誌時間等,打造輕鬆宜人的用路人空間。同時也增加用車族的難度,如縮小車道、減少停車格、限制汽機車入城等,打造人本城市。
- 點擊數: 177
綠建築再進化:LEED V5不只減碳,更納入友善鳥類的生態設計
減碳之餘,建築該如何兼顧生態?LEED綠建築最新版(LEED V5)於今年4月更新上路,這次改版聚焦在減碳、生活品質與生態。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建築顧問公司Branch Pattern成為美國首個通過LEED V5 O+M白金級認證的建築,除了透過加裝光電模組,還增設了防窗殺的措施, 是什麼原因影響了綠建築的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