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424
歷經20年談判 聯合國通過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條約
全球近2/3的海洋是公海,因不隸屬任何國家,常受到不當開發與利用。歷經近20年的談判,聯合國(UN)19日終於通過全球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協定。
閱讀全文
全球近2/3的海洋是公海,因不隸屬任何國家,常受到不當開發與利用。歷經近20年的談判,聯合國(UN)19日終於通過全球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協定。
我國三座核電廠陸續除役,核廢料最終處置如何能以「永久貯存」落地,促成世代與核設施共存的文化,公眾溝通是一大課題。專家學者提出,建議比照《奧爾胡斯公約》國際公約,
經濟部能源局上周(21日)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統計去(2022)年全年用電量約2794.5億度,用電量較前一年(2021年)下降1.3%。去年全國發電總裝置容量約6194.4萬瓩,
新竹渢汎、渢成、苗栗渢利離岸風場由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投資,環保署今(20日)召開三案的環評第三次聯席初審,專案小組決議補件再審。/p>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綠色和平今(19日)公布氣候危機對「鹿港老街」、「大甲媽祖遶境」、「阿里山鄒族部落」、「台南北門」四處文化地景的衝擊報告。以鹿港小鎮為例,
為減緩氣候變遷,全球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開發低碳能源,海草或海藻有望取代玉米,成為新一波生質燃料的來源。美國海岸線長,大力推展海藻養殖。
p>中央地方同步推動淨零轉型,台北市府今(13日)說明推動創能儲能示範宮廟成果,於北投區洲美里屈原宮建置4.8KW屋頂光電版,搭配15KW儲能系統,換算每年可減少2.4萬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西班牙能源商伊比德羅拉(Iberdrola)在中彰外海規劃「大中部離岸風場」,昨(12日)進入環評初審。由於業者未能掌握海底砂波動態,難以評估風機的安全性,環委要求重新評估砂波移動對基樁及海纜的影響,決議本案補件再審。目前共有九案在中彰外海同區塊競爭,環保署坦言是「始料未及的狀況」,未來會和能源局討論調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