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69
與高溫搶命 歐洲第一個能看見不同族群風險的熱浪地圖
高溫熱死人,全球的氣象局頻頻發出警戒,提醒民眾多加留意。但是,不分年紀大小、性別,僅靠一張高溫地圖足夠嗎?歐洲研究單位6月推出公開平台。這是歐洲首款能針對不同性別、年齡族群提供高溫死亡
高溫熱死人,全球的氣象局頻頻發出警戒,提醒民眾多加留意。但是,不分年紀大小、性別,僅靠一張高溫地圖足夠嗎?歐洲研究單位6月推出公開平台。這是歐洲首款能針對不同性別、年齡族群提供高溫死亡
更暖的氣候,更多的旱災、霜凍、暴風,與不可預測的天氣,氣候變遷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農業生產的模式、產量、品質,也改變了食物在我們記憶中的風味。氣候變遷為飲食與餐桌帶來了怎樣的挑戰
未來新建物裝設光電義務,多少坪以上須遵守?地球公民基金會及20多個民間團體齊聲呼籲,為了提升全民能源自給率,屋頂光電設置義務門檻應從草案的1000平方公尺(300坪)下修至300平方公尺(90坪)。
台灣有沒有機會推出「台版IRA」?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11)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指出,減碳除了管制手段如徵收碳費,政府也應儘速發展綠色金融,可借鏡美國建立「台版IRA」。美國2022年通過「降低通膨法案」
面對不斷高漲的交通需求,新建高速公路是唯一的途徑嗎?愈來愈多的車輛,讓二氧化碳排放高升。夏威夷州州長、運輸局(HDOT)官員同意,這做法必須改變。根據新協議,夏威夷要在5年內完成步行、
立法院今(10)日審查國民黨提出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擬放寬核電廠延役限制,引發爭議。立委們針對電力需求、核廢料問題與核安評估等問題展開爭論,最終主席認為法案還需要更多討論
全球暖化正在加速登革熱蔓延,不僅熱帶、亞熱帶病例數創新高,甚至溫帶地區也出現病例。登革熱不再只是熱帶地區的問題,逐漸成了另一個全球挑戰,各國應加強監測和預防措施,共同應對氣候變遷下日漸升溫的
科學界已經指出細懸浮微粒(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但對超細懸浮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 UFP)的研究還是很少。這種比PM2.5更細的粒子更容易侵入人體,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5年前就提出警告,但至今仍未有UFP濃度的安全標
立法院將在明(10)日審查核電延役修法草案。反核團體今日於立法院集結抗議,呼籲重視核安管制問題,不應草率修法,也預告今晚將在立院前濟南路舉辦反核電延役晚會,號召公民走上街頭。台電則回應,核電延
台灣成了默默支持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推手?環境權保障基金會(8日)發布首份台灣在俄烏戰爭後進口俄羅斯煤礦狀況的調查報告。這份與國際智庫、俄國環境組織合作的報告指出,台灣是俄國煤礦全球第五大買家。
牛、羊等動物打嗝、放屁和排泄都會釋放溫室氣體,2022年,紐西蘭領先全球推出「牛屁稅」,全球關注。卻在農民的不滿下,2024年6月宣告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豬肉與乳製品出口國丹麥。丹麥6月底達成協議,2030年起
國泰金控3日舉辦舉辦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主席金明斯(Sam Kimmins)分析,台灣的再生能源規模持續擴大,預期將在明後年達到成本下降的轉折點。經濟部官員表示,國內綠電規劃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