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334
投顧:東南亞經濟體面臨氣候風險 減碳不作為將損失28兆美元
氣候變遷從來不只是環境議題。東南亞因為長期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獲致快速的經濟成長,目前已是價值3兆美元的經濟體。與此同時,東南亞也是全球最易受極端天氣衝擊的地區。近期多家投資顧問公司發表報告,分析東南亞地區...
氣候變遷從來不只是環境議題。東南亞因為長期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獲致快速的經濟成長,目前已是價值3兆美元的經濟體。與此同時,東南亞也是全球最易受極端天氣衝擊的地區。近期多家投資顧問公司發表報告,分析東南亞地區...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目前全球的減排計畫仍比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少60%,呼籲領導人們把握即將召開的格拉斯哥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透過具體的政策計畫傳遞「明確的訊息」。IEA將今年的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重新設計...
由於海藻逐漸減少,導致海洋生態沙漠化的「磯燒」現象,其中一項原因,就是森林面積減少,使得流入海洋腐植土與二價鐵離子也隨之減少,進而影響海藻的發育。對此,日本最大鋼鐵公司「日本製鐵」使用含鐵成分高的爐渣製成「肥料」...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表明,博物館身為國家的生態研究中心,會努力解決「任何人」對生物多樣性的疑問,協助對象當然也包括企業。不但與殼牌(Shell)、荷蘭皇家航空(KLM)合作,更打開深鎖的收藏櫃,與在地農友合作展開...
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苗栗竹南海洋風場(Formosa 1)營運一年多,已提供約7.5億度的綠電。為理解離岸風場對台灣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經濟部能源局對該示範風場進行開發前、中、後的生態監測調查,完成台灣第一份離岸風場營運期間的生態報告...
氣候媒體Carbon Brief針對1850年以來,世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分析,分析結果清楚顯示,是哪十個國家得對氣候危機付出最大歷史責任。不過,在11月格拉斯哥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之前,前十名中尚有六國未提出新的、更積極的減排承諾...
依據目前的草案,初期首將納管水泥、肥料、鋼鐵、鋁以及電力,並考慮進一步擴大至煉油、造紙、玻璃等業別的產品,只要未來此類產品進入歐盟境內,原則上就會依照該產品所含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應支付的碳價格。歐盟期待藉著CBAM...
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到90億,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食物產量將必「增加約70%」,如農作物年產量須增加近10億噸才能餵飽全球人口。然而,農業集約化耕作卻像是隨時出沒的猛獸,短期雖增產,卻造成長遠、難以復原的環境破壞...
英國獨立報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 Fund, WWF)30日發表2021年棕櫚油採購者計分卡報告警告,部分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仍未解決非永續棕櫚油生產造成的森林砍伐和重要自然棲息地破壞...
衛報報導,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遇到一個矛盾的問題,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部份要靠半導體,因為它是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陣列和風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晶片製造也助長了氣候危機,需要大量的能源...
在台灣,消費合作社日漸式微,多數存在於中老年人學生時代的記憶裡。而在日本,消費合作社的規模大不相同,資金可達上百億日幣,還有能力參與電力事業,成為再生能源的一大...
瑞士人均碳排和台灣差不多,每年約12噸。有個瑞士小家庭認為,瑞士人的工作與生活消耗掉太多資源,平均要三個地球的資源才能過瑞士生活。因此,他們把一家四人的總碳排量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