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研商氣候法】環署擬放寬溫室氣體查驗標準 促中小企業加入減碳「國內賽」

    報導/李蘇竣

    環保署啟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並訂下碳費、碳交易等措施。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今(21)日召開座談會,邀請環保署、經濟部及各產業代表討論碳權與碳定價入法事宜。環保署長張子敬說明,未來規劃放寬企業的溫室氣體查驗標準、建立國內的查驗機構,好讓中小企業也可以加入減碳市場。

    不過,由台積電、中鋼等組成的台灣淨零排放協會提醒,為符合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我國的查驗標準也應與國際接軌,否則將面臨出口阻礙。

    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舉辦座談會,邀請環保署、經濟部及產業代表討論碳權與碳定價。李蘇竣攝

    碳費「重點不是收錢」 環署:要與碳交易市場並行

    為加強減碳力道,「碳排有價化」成為國際趨勢,例如歐盟預計2023年上路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使國際企業對供應鏈的減碳要求逐步擴大。我國環保署去年推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其中明訂收取碳費,引起產業界廣大討論。

    立委洪申翰今在座談會上表示,碳交易在國際上的案例越來越多,國內產業也相當關注碳交易與碳抵換的認定,期望相關機制可以與國際接軌,以免影響出口貿易。

    環保署表示,在制度上路初期,將針對高碳排產業收取碳費,未來再持續擴大,讓全台大小企業都可以投入減碳。至於外界關注的碳定價機制,張子敬表示,還在蒐集各界意見,並強調,碳定價只是迫使企業減碳的基本動力之一,重點不是要收錢。他指出,未來還將搭配碳權交易制度,推動碳交易自由市場,讓市場產生「另一個定價」。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碳費要搭配碳交易,推動碳交易自由市場,促成減碳。李蘇竣攝

    放寬溫室氣體查驗標準 減碳「國內賽」將開打?

    既然碳排要收費、要推動碳交易市場,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工作勢必得先完備。張子敬表示,目前查驗工作採用國際機制,經少數國際認證的公司查驗後才算數,造成相關費用高昂且量能不足,不少企業因負擔不起而退卻。

    環保署規劃,未來將提供沒有出口需求的本土企業另一套較方便的措施,讓有意願減碳的中小企業加入「國內賽」。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指出,目前公布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企業共有287家,但符合國際認證的查驗機構僅有7家,因此這次修法規劃要放寬查驗標準,擴大盤查跟查驗的案件量。

    蔡玲儀表示,除了現行國際認證的查驗機構,可供有國際貿易需求的企業使用之外,還會增加國內查驗機構,讓企業自由選擇、掌握碳排從何而來。

    產業鏈相互串連 企業籲查驗標準仍應與國際接軌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代表指出,產業的減碳壓力很大部分來自國際供應鏈的要求,所以國內的盤查和驗證也必須能夠說服這些企業,建議政府應確認國外可信的查驗標準後,以此擬定一套準確、據一致性的標準。

    淨零排放協會代表強調,盤查與驗證工作並不簡單,必須從根本做起,不能只是「頭痛醫頭」;再者,因CBAM是一種稅收,我國的查驗必須符合國際標準、跟國際接軌。

    歐洲商會也建議,國際上還有很多查驗標準,政府應詳細參考。至於盤查的工作,可以由政府協助建立一份排放源清單,企業只要把活動數據套入,如原料採購、電費的數據,就可以自動換算出來。讓企業運用相對方便的現有交易機制,才能有效擴大盤查範圍。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