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353
全台最大漁電共生 大亞志光首期商轉 里長盼當良好示範
本土電線、電纜龍頭業者大亞集團近年跨足再生能源,旗下漁電共生案場「志光」規模全台最大,第一期85MW今年7月取得電業執照正式商轉,發電量逾億度。大亞也積極佈局儲能,光儲合一儲能系統同步竣工,目前規劃中的志光案場第三期,不排除規劃為室內型漁電共生。大亞董座沈尚弘強調,光電進場更需顧及社區及環境,會先得到里民的支持才做。
本土電線、電纜龍頭業者大亞集團近年跨足再生能源,旗下漁電共生案場「志光」規模全台最大,第一期85MW今年7月取得電業執照正式商轉,發電量逾億度。大亞也積極佈局儲能,光儲合一儲能系統同步竣工,目前規劃中的志光案場第三期,不排除規劃為室內型漁電共生。大亞董座沈尚弘強調,光電進場更需顧及社區及環境,會先得到里民的支持才做。
綠色和平發布「2023年氣候變遷議題調查」,顯示近九成民眾投票時會考慮氣候政策,但我國總統參選人目前提出的2030年再生能源佔比目標,皆遠低於國際期望。綠色和平昨(27)日呼籲各參選人,應將2030年的目標提高至40%以上,並提出具體發展政策,回應選民期待,趕上國際進度,擺脫緩慢蝸牛形象,朝淨零排放(Net-Zero)全速前進。
經濟部的組織調整昨(26)日正式生效,因應新興能源發展,能源局改制為能源署,組織架構從四組變六組,分工更細。而中央地質調查所與礦務局整併成立的「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將投入地熱等再生能源探勘,並力拼年底前推出《礦業法》相關24個子法草案。
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排碳量少的小島國家受害最深。吐瓦魯、萬那杜等九個小島國家決定聯合起來,要國際海洋法法庭(ITLOS)給個解答,溫室氣體排放讓他們的國家深陷危機,甚至
前年底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提出針對開發中國家的新氣候融資計畫,看似大有進展,其實早在10年前已開發國家就已承諾過,且至今實際給出的資金仍然嚴重不足。同時,一直採用貸款
歐洲議會13日通過新規,將逐步提高歐盟機場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AF)的占比以落實航空業減碳,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70%。新規待歐盟理事會批准後,預計於2024年1月1日生效。
「運具電動化」被列為我國淨零戰略之一,經濟部長王美花24日回應電動運具業者訴求,透露明年將開放民眾出售換購電動機車碳權與空污額度給工業區,一輛最多4000元。若加上現有補助7000元
高雄興達電廠1、2號燃煤機組將分別在本月底、12月底除役,兩機組的操作許可也在本月底到期。高市府昨(25)日不再核發兩機組操作許可,意味這兩座全台最老、高齡40歲的燃煤機組
氣候法今年2月上路,台灣碳費子法卻遲遲未出爐。面對有民間企業開始規劃明年的減碳預算,環保團體與學者昨(21)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環境部今年底前將碳費費率定案。外界對碳費費率
上萬民眾用遊行為紐約氣候週揭開序幕後,20日登場的是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Climate Ambition Summit)。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會前就放話不會邀請沒雄心、不積極行動的國家
經濟部即將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選商規則草案,立委洪申翰與環團昨(1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主管機關將「環境及社會承諾事項」納入評選項目,以避免離岸風電形成「重財力、技術」
受基隆河圍繞的內湖交通長年壅塞,讓許多上班族頭痛不已,不少企業提出「水路運輸」方案,希望利用觀光船接駁來解決塞車問題。運用水路紓緩地面交通究竟可不可行?或可參考紐約、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