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520是新舊政府交接的日子,標誌著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即將結束。《環境資訊中心》精選民眾有感的主題,透過關鍵數字與政策,搭配人物小故事採訪,在眾多政治人物的表現評比中,留下你我的520回顧與展望
編按:520是新舊政府交接的日子,標誌著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即將結束。《環境資訊中心》精選民眾有感的主題,透過關鍵數字與政策,搭配人物小故事採訪,在眾多政治人物的表現評比中,留下你我的520回顧與展望
不是只有陽光和風力能夠發電,看似平靜的海洋也滿載著能量。學者認為,台灣是海洋國家,四面環海「如擁金山」。近年頗受國際重視、列為我國前瞻能源之一的海洋能是什麼?如何透過海洋發電?台灣適合哪一種
「台灣現在一度綠電約是5元,澳洲一度綠電平均約1元,還可能有負電價。負電價代表電力生產過多,電力公司要付錢請民眾用電。這時讓氫氣生產線全開,成本就能再下降。」國內盛傳「得氫能者得天下」。氫是
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工廠「猛瑪」(Mammoth)8日在冰島啟用,每年可移除3萬6000噸的二氧化碳,約等於減少8600輛車的碳排。跟目前最大的同型工廠相比,足足多了八倍。2021年,瑞士新創公司Climeworks啟用直接
我國制定2050淨零排放路徑,除了力推風電、光電,國發會也將海洋能列入前瞻能源。經濟部目標2030年要完成MW等級的的海洋能發電示範機組,2035年達成最多10MW商業運轉發電。但產學界指出,海洋能申設程序繁瑣,與其
建築物的生命週期當中,有一部分被稱為「隱含碳」,也就是設計規劃與營建階段產生的排放,非常難以計算與消滅。世界綠建築協會估計,光是隱含碳就佔了全球年度能源相關排放量的11%。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與
由於建築面積及空間冷卻需求增長,建築產業每年增加約1%的能源使用量,2022年建築營運過程所需的能源佔了三成的最終能源需求,主要用於供暖及製冷上,若包含建材生產所耗費的能源,會再增加4%的能源需求。
台灣大哥大10日宣布,上月29日通過EV100申請,5月10日正式加入「EV100全球倡議」(Electric Vehicle 100%),成為全台第三家通過EV100會員。台灣大承諾將於2030年前全公司交通載具100%電動化,台灣大公務車與公司車皆改為電動車。
台灣草莓也有碳標籤了。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執行台一休閒農場草莓鮮果碳足跡盤查,經過一年的輔導,通過環境部審查,成功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以下簡稱碳標籤)。這張標籤紀錄著草莓從生產到廢棄回
面對極端氣候衝擊,除了減緩氣候變遷,如何調適也很重要。環境部與國科會昨(8)日發布《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是氣候法上路後,第一份由政府發布的國家科學報告。該報告指出在暖化情境之下,台灣可能
環境部4月底預告碳費子法草案,昨日召開第3次碳費審議會。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今(8)日說明,蒐集完各界意見之後,3個子法預計在暑假期間正式公告;至於關鍵的碳費費率,可能還需要召開2~3次的審議會
碳費子法草案上週出爐,環境部今(7)日辦理第三次碳費審議會,向委員報告日本、韓國、新加坡碳定價作法及我國措施。氣候署表示,審議會討論已經收斂,要準備進入費率討論。下次會前將委託智庫,針對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