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343
碳費三子法上路 2026年才開繳 環團批「紅蘿蔔大放送」
環境部昨(29)日正式公告碳費三項子法,宣告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然而,由於碳費費率預計今年10月出爐,環境部宣布將於2026年開始收碳費,與環境部此前稱台灣將在2025年收碳費延後了一年。環保團體批評
環境部昨(29)日正式公告碳費三項子法,宣告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然而,由於碳費費率預計今年10月出爐,環境部宣布將於2026年開始收碳費,與環境部此前稱台灣將在2025年收碳費延後了一年。環保團體批評
台灣碳權交易所這個月揭牌滿一年,下個月即將開賣首批本土碳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22日舉辦「什麼是『好的碳權」』?碳權品質停看聽」講座,指出品質不良的碳權,恐讓業者花了冤枉錢。環境部表示,
環境部今(22)日升格滿周年,部長彭啓明出席慶祝會時提出「2032年減碳40%」新目標。但他強調這只是個人的期待非政策目標,因為總統在氣候變遷委員會上要求加強減碳目標,也正在跟各部會積極盤點減碳效益,可
上(7)月底凱米颱風帶來極端強降雨,至8月8日全台農損逾36億元。綠色和平於1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不止颱風過後食材價格飆升,近年的高溫乾旱與強降雨對收成亦有影響,進一步影響價格,並指出過去3年氣
環境正義基金會(EJF)昨(14)日發布《火上加油》報告,直指政府四大基金投資組合仍以高碳排產業為主,且氣候相關資訊揭露不足,呼籲政府提高透明度,並制定化石燃料撤資期程與路徑。四大基金的主管機關表
&環境部正在制下一期「國家環境保護計畫」草案,擬定12項議題與相關目標,包含氣候變遷減緩調適、水質土壤保護等。但今(13)日辦理研商會前,環保團體舉辦抗議記者會,質疑新版計畫草案刪除了自然保育相關
世界最大珊瑚礁群遭遇400年來最大白化危機?澳洲最新研究發現,受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影響,大堡礁周圍的海水溫度達到400年來最高,威脅珊瑚礁生存。國內學者提醒,台灣與澳洲珊瑚白化事件連動,需特別留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8)日下午首次開會,聚焦氣候變遷衝擊與國內電力供應。經歷近4小時討論,委員會提出兩大共識,分別是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及由政府建立能源資訊平台揭露各種能源選項的
核能三廠1號機組將在今(27)日午夜停機,結束40年的運轉任務。停機後,全台灣只剩一部機組核三2號機仍在運轉。1號機組裝置容量951MW,每年發電量約75億度,自1984年開始運轉至今40年,估算發電量將近3000億度
總統賴清德日前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總統任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推動2050淨零路徑,展開社會對話。不過受凱米颱風影響,原定
近期環境部審理碳匯相關方法學,引發自然碳匯討論。環保團體今(18)日呼籲,碳匯應該與減碳工作分立,避免減碳不足而要求增加碳匯,在氣候法補足碳匯相關規範。更有學者指出,當前環境部在審議的紅樹林
未來新建物裝設光電義務,多少坪以上須遵守?地球公民基金會及20多個民間團體齊聲呼籲,為了提升全民能源自給率,屋頂光電設置義務門檻應從草案的1000平方公尺(300坪)下修至300平方公尺(90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