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非核工背景的行政學教授,如何拆解核廢難題——專訪核廢辦主任杜文苓

    台灣5月正式進入非核時代,但廢核料處理才剛「擺好起跑姿勢」。台灣三座核電廠,核安會統計有2.1萬束用過核子燃料(高放射性廢棄物),另有21萬多桶低放射性廢棄物,都等待找到「最終處置」場所。

    面對風險升級的氣候,居住更需要全面升級

    住宅不是商品,而是聯合國認定的基本人權。在氣候災難成為日常的時代,具有氣候韌性的居住空間,乃至以社區為主的韌性措施,應被視為基本居住權。台灣近年不乏落實居住正義的討論,而氣候韌性住房、氣候韌性社區也應被納入政策規劃的範疇中。

    淹水及腰、田在發燒、高溫勞動 我國首例青年氣候訴訟 原告年輕人現身說法

    農田越來越難耕作、工廠越來越悶熱、淹水越來越頻繁,未來變得越來越難以想像。今日,五名青年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召開記者會…

    精選新聞

    抽取7℃冷海水 和平電廠擬新設海洋能 拼全球首例MW級溫差發電

    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台泥公司在花蓮和平火力發電廠提出「海洋溫差發電計畫」,抽取7℃的冷海水發電,11日於環境部辦理專案小組第一次審查,這也是國內首例海洋能發電環評案。環評委員擔心,目前生態調查不足,可能影響深層海洋生態,要求開發單位補充資料之後再審。

    嘉義布袋新塭光電被颱風吹翻毀損 業者昨日進場清理

    颱風丹娜絲登陸布袋致災,水面型光電不敵颱風威力,布袋新塭、義竹東後兩滯洪池光電案場出現較嚴重災情。業者昨(10)日受訪表示,目前正在疏通動線,進場斷電後再進行清理作業。業者並強調,本次颱風屬極端事件,不應因局部損害就否定水面型光電。

    德州洪災為何如此嚴重 天災人禍奪走百人性命

    上週末,美國歡度國慶連假,德州中部卻迎來突發性大雨。4日凌晨,當地河流水位暴漲,居民在睡夢中驚醒,許多人來不及逃離,傷亡慘重。截至9日,死亡人數已達119人,更令人痛心的是,其中有許多是參加夏令營的小女孩。搜救人員在瓦礫與泥濘中尋找失蹤的170餘人,但尋獲倖存者的機會已隨著時間流逝。

    電子報

    [Newsletter] 2050倒數淨零 Countdown to Zero

    為了達到《巴黎協定》中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各國透過致力於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作為對氣候科學最好的回應;由於科學數據明顯證實全球暖化與人類活動製造的碳排放成正比,因此透過各部門別減少或停止碳排...

    [Newsletter] 氣候治理下的公民參與機制

    隨著氣候緊急的時代來臨,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推出長遠的減碳規劃與設立新的減碳目標,更透過增修法律或另訂氣候變遷法,使政策有效落實;然而,無論是在執行政策或訂定法律之前,若缺乏公民溝通或是社會高度共識與支持,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Newsletter]「邁向深度低碳社會:溫室氣體減量與能源轉型政策研討會」會議紀實(下)

    2020年10月20日中研院舉辦「邁向深度低碳社會:溫室氣體減量與能源轉型政策」第二場次由周桂田教授主持,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及能源轉型...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214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