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衝擊迫在眉睫,世界各國紛紛設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國際能源總署(IEA)也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上深入解析,目前全球碳排主要來自建築部門,2020年更有高達37%的碳排放來自住宅、建築業等直接或非直接的碳排放,具有相當的減排潛力...
氣候變遷衝擊迫在眉睫,世界各國紛紛設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國際能源總署(IEA)也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上深入解析,目前全球碳排主要來自建築部門,2020年更有高達37%的碳排放來自住宅、建築業等直接或非直接的碳排放,具有相當的減排潛力...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Marine Mammal Institute)獲政府補助200萬美元(約新台幣5600萬元),收集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鳥分布與密度的資料,作為離岸風電開發決策的重要參考資訊...
COP26氣候大會第二天,多國領袖簽下兩項重大協議——「格拉斯哥領袖森林與土地利用宣言」與「全球甲烷承諾」,為前一天悲觀的開場帶來一線曙光。包含美國、巴西、中國、俄羅斯與印尼等124國領袖...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是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關注重點之一,世界各國祭出手段救經濟之時,也紛紛看向綠色復甦(Green recovery),不僅符合當前世界對能源轉型的需求,也是提振經濟的辦法之一,亞洲開發銀行...
G20會議於上(10)月31日針對最終聲明達成協議。該聲明內容僅呼籲採取「有意義和有效」的行動來限制全球暖化,但幾乎沒有具體承諾,引發氣候社運者們的怒火。路透社報導,各國外交官經歷數日艱難的談判...
星期一上午,會場外大約有2000名國家代表與記者,在排隊等候入場。《衛報》記者認為,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之後,就沒看過這麼混亂的COP會議——「簡直是莫名其妙,英國政府明知道會有3萬多人與會,但卻沒有妥善規劃會場動線。」COP26開幕之前...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10月31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登場,截至11月12日落幕前,來自世界各地的環保團體、政府...
外媒E+E Leader報導,拜登政府公布《重建美好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綱要,其中包括投資5550億美元因應氣候變遷,以及實現其他堪稱美國史上最積極的環境與永續發展目標,同時拜登也會將這項計...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表的最新...
日本核電廠廢爐與核災善後的新聞,時常報出鉅額的預算數字,像是「令和2年 經產省為廢爐與輻射污染水編列192.1億日圓預算」、「新冠疫情影響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作業延期」等。對台灣人來說,日本核電...
氣候臨界點是地球上生命的重大威脅,因為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引發氣候變遷過程的連鎖反應,加劇全球暖化,並迅速惡化現有的各種氣候災難。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人工智慧(AI)系統,可以評估世界...
一項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如果要結束氣候危機,當今國家和企業擁有的絕大多數化石燃料儲備必須留在地下。根據這份研究,若想要有50%的機會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以下,90%的煤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