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張語羚(環境資訊中心COP26特派記者)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10月31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登場,截至11月12日落幕前,來自世界各地的環保團體、政府組織、媒體等將齊聚一堂,預料大會期間「離峰」時段將維持2~3萬人在會場內外,而「尖峰」時段則將有10萬人湧入這個60萬人口的城市,參與抗議示威或場內活動。
在全球步入後疫情時代之際,如何在如此大規模的活動中避免超級大規模傳播成為國際組織的一門新課題。
根據英國政府早前的規定,除了來自紅色清單國家的旅客,其他旅客只要完全接種疫苗就不需要隔離,紅色清單國家包含哥倫比亞、多明尼加、厄瓜多、海地、巴拿馬、秘魯、委內瑞拉等,不過英國已於11月1日清晨將這些國家自清單上移除,也就是說,目前全球各地旅客都可依據依苗接種情況入境;此外,不管是否為英國公民,入境時都需要預約核酸(PCR)篩檢,但若是COP26與會者,則可透過主辦單位提供的PCR篩檢自我檢測。
雖然英國為與會者開了一條COVID-19特別通關,但COP26是全球疫情爆發後,首次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為因應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聯合國祭出一套嚴格的防範標準,會場分為綠區(Green Zone)及藍區(Blue Zone),主要會議、周邊活動、與會國或組織的展覽都在藍區,若要進入此區,必須先取得COVID-19陰性檢測報告,並且在入場前出示。
而採檢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大會入場前採檢,但1日時現場大排長龍,至少需要等待30分鐘,一種則是在大會前、格拉斯哥各大車站領取自我檢測包,並且將結果上傳主辦方指定的網站,然而看似滴水不漏的防疫措施,最大的漏洞在於入場人數過於龐大,根本無法一一要求入場者出示完整文件。
試想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有政府官員、環保團體觀察員、媒體等,每個人都迫切希望快速進入會場,而負責把關陰性檢測報告的只有入口處總共四位工作人員,若要一一細看每個人的入場文件,只會讓入場時間拖得更久,整個會議的效率恐怕大幅降低。
1日上午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抵達COP26現場的同時,仍有上千人擠在藍區入口處動彈不得,入場的關卡一道接著一道,先是COVID-19檢測結果及護照檢查,接著安檢關卡,最後則是大會入場證,一群人擠在一起的結果就是,部分人入場時來不及出示檢測結果就被放行了,或是工作人員來不及詢問及確認,狀況千百種,就是無法完全落實聯合國訂下的完整防疫規定。
順利進入會場後,雖然多數人還是戴著口罩,但仍有少數人並未如此,主辦方無力也無法一一確認每位與會者的情況,與會者自我監督才是防疫的最佳辦法,只是仍不禁令人懷疑,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大型會議,是否應該更有彈性及創意,遠距參加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且數萬人從世界各地飛往格拉斯哥,氣候大會還沒開始談,碳足跡的累積就令人擔心。
從2019年底至今,疫情在全球擴散,不少國家已選擇以新的方式擁抱後疫情時代的生活,讓普羅大眾至少回到「類正常」的情況,以拯救下滑的經濟,即使每日確診人數還是上看數千人,就以此次COP26的舉辦地蘇格蘭來說,COP26開幕當天有2513個確診案例,因此如何讓最多10萬人群聚的大規模國際活動,避免成為疫情再度大規模擴散的源頭,是此次主辦方的一大難題。
COP26不僅是疫情後首次舉行的全球大型會議之一,更是《巴黎協定》每五年一次的締約國更新減碳計畫,並調整邁向控制升溫1.5°C的平台,雖然外界普遍不看好此次會有令人眼睛一亮的結果,但仍具有指標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