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847
43種溫室氣體2000年變化 澳洲跨國團隊全揭露
由澳洲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氣候科學中心(Climate Science Centre of Australia's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和墨爾本大學領軍的國際科學團隊,13日發表43種溫室氣體2000年來的變化。
由澳洲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氣候科學中心(Climate Science Centre of Australia's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和墨爾本大學領軍的國際科學團隊,13日發表43種溫室氣體2000年來的變化。
由於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並企圖「離間」其他減碳承諾較少的國家,今年於德國漢堡舉行的G20會議上,氣候行動共識一度岌岌可危。幸好,20國中仍有19國的領袖重申,氣候變遷行動沒有回頭路...
翻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第五版評估報告(AR)來看,全世界的運輸部門碳排放量,在2010年達7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7 GtCO2eq),若單看燃料相關的碳排放,運輸部門排放達67億噸當量...
現今的人類環境正面臨三大危機: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和氣候危機,而三者又是互相關連與牽動的。聯合國2016年10月16的「世界糧食日」,主題便是在「氣候在變化、糧食和農業也在變化」...
「深度低碳社會」網站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邁向深度低碳社會:社會行為與制度轉型的行動研究計畫」轄下的資訊平台,由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管理。
深度低碳(去碳)代表著國家經濟、社會型態與民眾生活方式的大幅轉型,這不僅需要上位的法制與政策、科學的基礎研究、產業的技術應用開發等,更亟需公民社會的積極參與及實踐,以降低轉型的各種阻礙。國際上針對此議題,已於2014年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倡議下,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網絡(SDSN)與法國永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DDRI)共同提出深度去碳途徑計畫(Deep Decarbonization Pathway Projects, DDPP),針對21世紀中後期設定深度減碳目標、提出可行的研究報告,目前已有16個國家30個智庫參與此研究。
台灣身為世界公民的一員,當然應負減碳義務。因此,本網站提供國內外的減碳現況與趨勢,未來也將轉譯本計畫成果為親近易懂的知識語言,系統性介紹關鍵資訊、制度轉型脈絡、公民生活實踐案例等。我們希望藉由此平台讓社會大眾了解低碳社會轉型議題,更期許透過低碳生活實踐的分享,與閱聽者互動、對話與溝通,最終共同思考與建構台灣低碳社會的轉型藍圖。
國際海運因依賴高污染的船用燃料,面臨越來越大的減碳壓力,也嘗試過風箏、電池和生質燃料等減碳技術。不過,旋轉帆其實是一個世紀前的舊發明,靠會旋轉的圓柱體和風互動產生推進力。發明者德國工程師弗萊特納(Anton Flettner)曾將這個設計用在兩艘船上...
其實它沒有想像的便宜! 也許大家都以為石油的價格就是表面上那樣,但是卻往往忽略化石燃料對氣候與健康的影響。同時全球的化石燃料又獲得高額的補貼,這比世界各國投注在醫療費用的總和還多。
氣候變遷對河流和溪流的衝擊,可能大幅降低全球電廠的發電量。一項新研究指出,在2040至2069年間,缺水可能導致全球逾60%發電廠的產能降低。研究呼籲應提高氣候變遷調適措施的努力...
環境部長馬里亞姆‧沙其拉(Dr. Mariyam Shakeela)指出,「這是馬爾地夫首次嘗試在有人居住的島嶼藉由保育計畫來發展生態旅遊,而藉著穩健且系統性的計畫來管理...
詩人吳晟的書屋裡,有一棵樟樹,直挺挺地穿越過天花板,在夜空裡綻放。詩人坐在樹下,像是農人下工後坐在微風輕拂的水圳旁,對年輕的來者娓娓講述他守望七十多年的故鄉風景。那裡,除了和藹的農婦和芬芳的泥土...
能源政策的規劃與檢討需要你的聲音: 高碳排的能源政策是導致氣候變遷、極端災害頻仍的原因之一。政府、企業、NGO,各利害關係人應坐下來共同討論:燃煤電廠的退場機制、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的使用該如何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