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想知道
政府節電政策只是關冷氣而已?政院核定160億的新節電運動計畫,其中73億將用在地方的住商節能計畫。民間團體也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啟動評比計畫監督節能政策。
本文轉自環資中心;陳文姿報導
尼莎颱風吹倒和平電廠電塔,政府節電對策只是關冷氣?「節能」要長期布局,政院7月核定為期三年共160億的「新節電運動」計畫,其中75億投注地方節電,引起民間高度關注。十數個民間團體共同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7)日宣布啟動「2017地方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將為縣市的節能政策「打分數」。希望藉著評比,敦促地方做好節能與綠能,並善用民間力量一起努力。
這是中央繼2015年「智慧節電計畫」後再次推出的大型地方節電計畫。由於節電量跟人口、天候、經濟等因素相關,聯盟強調,評比重視「自己跟自己比」,也重視能源的政策治理,不會只看節電量。2018年1月將公布評比結果。
「打分數」不只看節電量 要比過去的自己更好
與過去文宣式的節能不同,2015年中央推出的「智慧節電計畫」(2015年4月~2016年3月),首度把節能政策交由地方做主。不過,因計畫倉促、地方治理量能缺乏等問題,未能達成節電2%的目標。這次政府捲土重來,提出三年(2018年~2020年)159.56億的「新節電運動」,其中73億將用在地方的住商節能計畫[註]。
鑒於「新節電運動」即將啟動,曾在「智慧節電計畫」期間發起地方節能政策評比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決定再次啟動評比機制,告訴地方政府民間的期望,並爭取高分。
評比指標包括政策面,包括推動地方能源自治條例、納入民間社會力、掌握地方能源使用狀況、成立地方能源專責單位等。
量化項目則以人均用電成長率、各類(公家、服務業、住宅)用電量成長率為參考指標。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解釋,各地方的天候條件不同,所以不是比「節電量」,而是「自己跟自己比」,希望各單位的用電成長率都能降低,並促成正面的競爭壓力。
深入住商節電要靠地方 能源治理量能須長期培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吳澄澄指出,住宅跟商業用電全年占30%,但在尖峰負載卻占了超過50%,可見這部分節能措施還很不足。但中央很難觸及這些對象,急需地方政府與民眾加入共同推動。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指出,中南部縣市很努力推綠能,對節能上卻較少著力。地方政府雖然成立了綠能辦公室,但綠能還要加上節能,才是完整的能源政策。
由於花蓮縣政府上次並未參加「智慧節電計畫」,這次特別被點名。蔡卉荀說,2014年花蓮住商部門的人均用電量排名全台第五,甚至比高雄高,實在沒有理由不加入節電計畫。
能源局:從過去經驗學習 這次規劃更完整
經濟部能源局節能管理與推廣組組長高淑芳表示,行政院已經核定「新節電運動」,目前正在擬定作業要點,也辦過幾場縣市說明會。要等計畫提出期限過後,才會確認有哪些縣市參加。
高淑芳說,參考上次執行節電的經驗,這次計畫已經排入地方專責人力的經費,希望地方能藉此機會建立長久的機制。
此外,過去是用絕對節電量來當作執行的依據,但節電量變因很多,導致許多縣市無法達到節電目標,也拿不到第二階段的經費。這次將改以執行率做為考評的依據。
[註]106年7月26日行政院核定之「新節電運動方案」總經費159.56億元。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經費75.06億元,其餘為中央節能計畫。
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09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