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222
季節變化間顯現 科學家找到人為暖化的「指紋」
英國衛報報導,一項由許多重量級學者共同合作的研究發現,人為暖化的「指紋」(fingerprint)已可從大氣層觀察到,甚至改變了季節的氣候特性,像是從冬天到夏季再到冬季的溫度變化
英國衛報報導,一項由許多重量級學者共同合作的研究發現,人為暖化的「指紋」(fingerprint)已可從大氣層觀察到,甚至改變了季節的氣候特性,像是從冬天到夏季再到冬季的溫度變化
氣象局與能源局合力建置的「氣象資訊綠能虛擬營運中心」試用版網頁近日上線,此網頁提供100米高風能及地表太陽能的歷史平均、監測分析及預報3類資訊,作為再生能...
媒體「氣候之家」報導,政府和工業界限制化石燃料開採以避免全球暖化危機的思維,已逐漸變成氣候變遷政策制定的主流。在過去一年中,法國、紐西蘭和丹麥政府都以氣候...
從漢堡中央火車站出發,捷運三站的距離就可以抵達Wilhelmsburg站。漢堡邦政府「都市發展暨住宅署」(BSW)與「環境與能源署」(BUE)合署辦公的大...
綠建築能不能做到「高貴不貴」?德國「被動式節能建築」逐漸為人所知,事實上,德國還有一個新的永續建築體系DGNB(German Sustainable Bu...
被動節能建築(passive house)是德國常見的建築標準。在酷寒的冬天,以最少的暖氣達到舒適標準,主要是靠絕佳的保溫層、氣密門窗與通風系統。藉著到西南部綠色城市...
在議會下院一面倒的支持之下,愛爾蘭共和國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全面撤資化石燃料的國家。英國衛報報導,該國80億歐元的國家投資基金將必須盡快在五年內出售煤炭、石...
日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談赴德訪問,激賞德國節能建築之餘,意外引發德國建築論戰,德國普遍使用的節能建築標準「被動式建築」也成為焦點話題。被動式建築的原則是加強...
歐洲議會於今年四月通過的《建築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EPBD)修正案,於7月...
受政府視為太陽光電重鎮的雲嘉南沿海地帶,近一、兩年傳出有不少地主已經、或準備將魚塭租給太陽能業者,導致魚塭租金高漲;甚至有養殖漁民租不到魚塭,被迫年底租期...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與世界環境日,都以「塑膠污染(Plastic Pollution)」為主題。在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努力下,越來越多人知道塑膠製品需要經過...
近來美國不斷與中國和其他主要競爭對手在關稅上針鋒相對。市場充滿緊張情緒,貿易衝突不斷升級的局勢,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梭雷(Erik Sol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