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抽取7℃冷海水 和平電廠擬新設海洋能 拼全球首例MW級溫差發電

    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台泥公司在花蓮和平火力發電廠提出「海洋溫差發電計畫」,抽取7℃的冷海水發電,11日於環境部辦理專案小組第一次審查,這也是國內首例海洋能發電環評案。環評委員擔心,目前生態調查不足,可能影響深層海洋生態,要求開發單位補充資料之後再審。

    畫面中央綠地為海洋溫差發電計畫基地。圖片來源:開發單位簡報

    台泥和平電廠開發海洋能

    「海洋溫差發電計畫」位於和平電廠北側空地,開發面積約4公頃,設置容量6.4MW海洋溫差發電(OTEC)機組,11日於環境部辦理專案小組第一次審查。

    溫差發電的原理是以液氨為工作流體,用和平電廠本身的溫排水將液氨加熱成氨氣,推動渦輪發電,接著氨氣再進入冷凝器,並用低溫的冷海水降溫變回液態,進入下一輪發電循環。為此,必須新建一條深海取水管,往電廠東南方海域方向推進,取水口位在離岸1.6公里、水下600公尺,可抽取7℃的冷海水。

    台泥公司表示,發電機組將分二期施作。第一期約2029年底完工、第二期目標2033年底完工。深層海水最大取水量每日82萬噸,循現有的和平電廠排水口,對電廠的排水量「不增不減」。因目前各國都還在小規模試驗,如果成功,將是國際間首例MW級的溫差發電。

    海洋溫差發電示意圖。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計畫廠址與取水管配置圖。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深層取水影響無人知 要補生態調查資料

    會議上環評委員關注深層取水與排放的交互關係。環評委員陳義雄指出,目前缺乏600公尺水深的魚類生物調查調資料,且吸取過程中一定會有影響,必須先累積生物調查資料。未來如果燃煤溫排水停掉,過低溫的海水也要思考怎麼處理,因為海洋生物對溫差很敏感,2~3℃就可能引發死亡。

    環委也建議,因缺少鯨豚調查資料,部分鯨豚可以到600公尺深活動,可能會跟取水口有影響。要求開發單位補上周邊生態調查資料。對於水管如何施工也應該補充說明,降低對海床的影響。

    環境部審查和平電廠海洋溫差發電計畫。攝影:李蘇竣

    綠地變電廠 環委要求加強與居民溝通

    和平電廠規劃,溫差發電機組(OTEC)將設置在北側的綠地,當地和平村民楊小姐在會議上發言質疑,和平電廠先前跟居民溝通時,說是在廠區內新增機組,結果卻是在綠地,且當年蓋火力電廠是把這塊綠地設定為與村莊的緩衝帶,擔憂少了緩衝會對居民有影響。

    環評委員邱祈榮試圖釐清,溫差發電計畫是否有納入先前和平工業區第四次環差報告中?台泥公司坦承「有」。邱祈榮批評這是「專業的傲慢」,這些重要資訊明明知道但都不提出說明,要求台泥加強跟和平村民溝通、釐清對綠帶的影響。

    拼全球首例MW級溫差發電 台泥鎖定海洋深層水經濟

    和平電廠早在2014年間就爆發溫排水爭議,當年就有意見指出具備溫差發電潛力,為何現在才做?和平電廠代表受訪表示,其實這10年間都有討論可行性,但現在技術較成熟,和平電廠具備火力電廠提供高溫差、海底陡峭可以短距離到達深水等條件,因此決定擴大規模,成為世界第一例。同時,也不採用有溫室氣體疑慮的冷媒,改用電廠內本就用於脫硝設備的氨氣。

    和平電廠代表指出,反過來說,低溫水也有助電廠提升發電效率、電廠排出的冷卻水也可以再混和降溫。此外,海洋深層水也具備其他經濟效益,長遠來看,未來燃煤機組除役之後,可以透過表層海水進行溫差發電,也可轉型開發海洋深層水關聯經濟,例如養殖、美妝產品等,保障當地工作機會。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214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