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211
氣候損失「貴桑桑」 2022年十大極端氣候災難 今年有誰上榜?
英國慈善組織「基督教援助」(Christian Aid)27日發表2022年10大損失慘重氣候災害報告。這些災害涵蓋風暴、洪水和乾旱,每個事件的財務損失都超出30億美元。颶風伊恩(Ian)更高達1000億美元,幾乎是2019年全球極端氣候災害損失的總和。....
英國慈善組織「基督教援助」(Christian Aid)27日發表2022年10大損失慘重氣候災害報告。這些災害涵蓋風暴、洪水和乾旱,每個事件的財務損失都超出30億美元。颶風伊恩(Ian)更高達1000億美元,幾乎是2019年全球極端氣候災害損失的總和。....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12月上旬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雖然各國同意要在2030年前守護30%的陸地與海洋,但生態受威脅的程度仍比人類的行動快。...
核一廠除役即將邁入下一步,為準備拆除機組的「拆除階段」,台電規劃於廠內新建一座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庫,用來暫時存放拆廠時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今(29日)於新北市石門區辦理說明會,地方民眾出席踴躍,紛紛表達對貯存庫的安全性疑慮,希望台電說明發生意外的因應方式。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28日)審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草案取消生質能發電廠只能於工業區設置的規定,引發立委質疑可能侵犯農地。而草案要求新建物強制設置屋頂光電,卻未納建物規模及範圍細節,也遭立委質疑經濟部以空白授權的方式處理法案,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
國發會今(28)日公布2050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提出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減排目標為24%,12項具體策略如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必須在2030年達到45.46~46.12GW,氫能發電891MW、節電量達345.7億度等,還要搭配碳匯、碳捕捉利用等,達成減碳目標。
「用電大戶條款」自2021年元旦上路至今將滿兩年,綠色和平昨(26)日發布調查報告,報告聚焦台塑、遠東、中鋼、台玻、統一等五大傳統產業集團旗下13間企業,指出大型企業多以購買憑證等方式,來替代履行建置綠電的義務。
立法院正在審查《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即將進入院會協商階段。民間學者今(27)日呼籲,為了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必須課徵比碳費還廣泛的「碳稅」,呼籲藉修法機會將碳稅明確入法,並於2026年開徵,預期更有助達成節能減碳...
因應高科技產業布局,國科會在南部規劃科學園區,昨(26日)環保署舉辦「南科嘉義園區」第二次環評初審。為避免接管工程成本,南科規劃在嘉義園區沿用「水源交換」方式調度再生水,但遭環委質疑用水責任難以釐清。專案小組最後決議...
行政院今(2022)年初核定南部科學園區屏東、嘉義兩園區,兩案都在昨(26日)進入環保署第二次環評初審。嘉義園區在早上先通過環評初審,下午審查的屏東園區則因與周遭開發案的累加效應說明不足,遭專案小組要求補件再審。環委指出...
颱風、野火、強降雨,這些跟北極冰天雪地印象搭不上邊的天氣事件,如今一一發生在北極。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2月發布的《2022年北極年度報告》(Arctic Report Card 2022)指出,氣候變遷將北極變得更濕、更暖...
行政院日前通過經濟部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爭取列為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下簡稱台健空盟)等中南部環團今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呼籲增訂「公正轉型條款」、「公民電廠過半保障條款」...
追求2050淨零目標,政府大力推動電力去碳化轉型,台電規劃拆除高雄大林電廠兩部舊機組,新建2部新型燃氣機組,今(23)日通過環保署環評初審。台電表示,新機組具快速升降載功能,可配合再生能源的間歇發電特性,確保穩定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