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福島核災12週年 環團:廢土污水未解 影響仍是現在進行式

    報導/劉庭莉

    今年是福島核災12週年,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9日)舉行記者會說明,日本輻射廢土及核污水問題未解,核災影響仍為現在進行式。老舊核電廠設備、零件劣化伴隨極大危險,國內卻有政治人物主張延役,環團呼籲莫忘福島核災教訓,核二必須準時除役,更指出全球商業發電量的再生能源已超越核能,核電並非必須,節能也是一種解方。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天舉行「福島核災尚未終結,拒絕核電漂綠騙局」記者會。攝影:劉庭莉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天舉行「福島核災尚未終結,拒絕核電漂綠騙局」記者會。攝影:劉庭莉

    福島核災12年後 輻射廢土、污染水仍未解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天舉行「福島核災尚未終結,拒絕核電漂綠騙局」記者會,分析日本核災後續污染狀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指出,福島核電廠中為除污而挖除的污染土約1400萬噸,目前在核電廠周圍暫存,依法應在2045年前轉移至福島縣外的最終處理場,但至今沒有願意接收的地點。

    另外,崔愫欣說明,為冷卻核電廠內的燃料碎片,每日產生約130噸高度污染水,至今已累積約137萬噸經處理過的水貯存於儲水槽,因容量即將達到飽和,日本預計在今年夏天將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引發全球關注。儘管日本政府強調排放核廢水前會經過再處理,但為期至少30年的長期排放,輻射物質會不斷累積。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運轉老舊核電廠伴隨極大危險,核電廠內的各項設備、零件都會劣化,如法國核電廠由於管線龜裂等因素,多達30座機組停機。福島核電廠就在屆滿40年的前夕發生核災,我國核二廠二號機即將滿40年、運轉執照在下週(3/14)到期,希望能平安除役,不要讓核災有機會在台灣發生。

    核電並非不可或缺 我國去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超越核能

    日本今年通過修法延長核電廠服役期限,環境法律人協會特聘研究員謝蓓宜提到,擁核人士經常將日本當作「核能復興」案例,但日本歷經十年核電產業蕭條,人才及供應鏈已產生斷層,至今尚未找到處理高放核廢的最終處置場址,「没有能力處理核廢料、沒有制定負責任的核廢處置政策,就沒有資格談使用核電。」

    另外,謝蓓宜表示,2022年12月、福島核災11年後,當地才首次有農產品出貨販售,代表核災嚴重影響到農產品,要至少十年才能出貨,核災影響仍是現在進行式。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蔡中岳說明,福島核災後日本有十年核電歸零,從福島核災前的54座核能機組,至今僅七座重啟運轉,2021年日本核能發電占比僅6%,核電重啟並不如外界謠傳順利。

    日本核電現況地圖顯示,截至今年2月,僅七座機組重啟運轉。圖片來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供
    日本核電現況地圖顯示,截至今年2月,僅七座機組重啟運轉。圖片來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供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楊順美指出,近年我國工商團體頻呼籲引進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SMR),但技術仍在研發中,距離成熟商轉仍遙遠且不切實際。加上SMR產生的核廢料是傳統核電廠的2至30倍,我國已面臨找不到核廢最終處置場址的困境,若引進產生更多核廢料的SMR,將加劇核廢處置難題。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說明,根據「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2021年全球商業總發電量,核電占比9.8%,是40年來最低,太陽能及風電則首次超過核能、達10.2%。我國再生能源占比也在2022年首度超越核能。太陽能製程僅每度電排碳32至35克,核能則每度電排碳近200克,絕非氣候變遷的解方。

    蔡雅瀅表示,核能並非不可或缺的選項,日本在福島核災後積極推動節約能源,2020年電力消費需求較2010年減少9.1%,顯示用電也可以是「零成長」甚至「負成長」。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