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351
環境部首屆環委名單公布 下週四首場環評上陣
環境部昨(6)日公布升格後首任環評委員名單,21名環委中,包含14名民間專家學者。而睽違一個多月後,環境部首場環評會議也將於下週四召開。民間認為,環委專業有侷限
環境部昨(6)日公布升格後首任環評委員名單,21名環委中,包含14名民間專家學者。而睽違一個多月後,環境部首場環評會議也將於下週四召開。民間認為,環委專業有侷限
永豐餘投控昨(5日)宣布攜手旗下中華紙漿、永豐餘工業用紙、永豐餘消費品實業,成為全球首家加入RE100倡議的造紙業者。目標2030年達成60%使用再生能源,2035年達成80%、2040年達成100%。
你聽過「痛風馬拉松」嗎?近年有路跑賽事以龍蝦等「痛風補給」吸引跑者參賽,不過大量的食材運輸、烹調,也產生更多資源消耗。台灣路跑界近年以環境永續為號召,推廣低碳路跑精神,
環境部長薛富盛8月29日與媒體茶敘表示,新任環委名單將在9月出爐,部內也持續各項環評前置工作。然而,環委卸任過超過一個月,新環委上任也還有準備期,環評審查已出現較過往還長的空窗期。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首輪簽約結果8月底出爐,共五座風場提出簽約申請,總容量約2.3GW,除唯一離岸風電本土開發商投資的風場入列,這批風場也將評估採用免打樁工法。不過環保團體指出,
英國倫敦「超低碳排放區」(ULEZ)8月29日擴大實施,將城市外圍500萬人居住的地區都納入,老舊高污染車進出管制區域每天要支付約新台幣500元,成了全球最大空氣品質管制區。不過,
明(2024)年1月13日將舉行2024總統大選,10月首場氣候辯論會率先登場。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今(31)日宣布,將在10月21日舉辦台灣首場總統參選人氣候辯論會,民進黨賴清德、
光電場與生態保育爭議不斷,地球公民基金會24日舉行「地面光電發展需要的生態資訊與保育機制」座談會,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組長林瑞興表示,目前審查機制並未強制業者處理生態課題
疫後經濟成長,製造業用電增加。環境部25日公布最新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台灣2021年淨排放量較前一年成長4.56%。學者分析,我國碳排受製造業景氣強烈牽引,要達到2025年減排10%的法定目標,
隨著氣候變遷,全球力拼減少溫室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強,成為減排重要課題,連牛羊打嗝、排泄產出的甲烷都要管制。不過,最新跨國研究指出,河溪周圍的人為建設、都市的廢水處理不完全,都可能增加甲烷排放。
大新竹地區電動小客車登記數高於全國平均值,車主想要在自家社區車位充電,卻阻礙重重。立委邱顯智、王婉諭23日邀集中央部會官員到新竹舉辦座談會。王婉諭指出,2040年市售小客車全面
環境部22日成立,新設四署一院隨之揭牌。氣候變遷署首任署長蔡玲儀公布最新碳費時程,我國將於2024年初確立碳費費率、2024年盤查碳排、2025年依盤查結果開徵碳費。也就是說,全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