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增建海淡廠、設立海洋數據庫 行政院撥4116億元應對氣候調適

     

    行政院於19日公布第三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2023-2026年)」,四年內撥款4116億元,執行七個領域共126個項目,本期新增的調適工作有48項。針對近年科學園區、中南部缺水,八個水資源新項目包括在新竹及台南興建海水淡化廠,目標是滿足2036年前用水,讓整體備援由28%增加至50%。

    行政院會撥款4116億元,未來4年進行第三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攝影︰袁慧妍

    兩座海淡廠預計2027及2028年完工

    第二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2016-2022年)」於去年底屆期,環境部同年邀請16個部會共同檢視歷年調適執行情形,參酌國內外最新氣候變遷科學資訊,擬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2023-2026年)」,著手改善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利用、海岸及海洋、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健康與能力建構七個領域。

    在昨日(19日)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上公布的方案,126個項目中,有78項屬持續推動性質,其餘48項為新增項目;水資源是唯一一個領域有實際訂出具體的百份比提升目標。

    環境變遷署署長蔡玲儀在記者會上提到,要確保供水穩定,促進民生產業永續發展,並強化供水韌性,應對極端枯旱氣候,將興建新竹及台南一期海淡廠。兩座淡化廠日產能各達10萬公噸,且不受降雨影響,可提供枯水期保險水源。

    台灣現有25座海淡廠,總產能約4.5萬公噸,但多數建於離島。今年6月,經濟部水利署指出,已規劃興建八座「萬噸級」以上的海水淡化廠,完成後每日產水85萬公噸;會優先推動新竹及台南海淡廠一期,預計分別在2027年及2028年完工。

    環境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表示,2023年全球溫度為工業革命以來最高。攝影︰袁慧妍

    穩定供水 亦要防暴雨下淹水

    此外,第三期計畫亦會建構西部廊道供水管網,於石門水庫至新竹寶山第二水庫之引水路間埋設聯通管,總長度約25公里,預計可增加輸水能力每日30萬噸;建置17條備援及調度管線,總施設長度約81公里,可維持穩定供水量約每日261萬噸。在土地利用部分,會對應高風險地區供水系統,規劃建置水資源回收中心及再生水廠,提升水資源儲蓄能力。

    除穩定供水,新增項目亦會針對暴雨下淹水情況,將依據各縣市都會區防災預警需求,協助裝設雨水下水道即時水位計及監測資料傳輸等,以掌控都市計畫區淹水情形,投入有效的應變資源。

    至於防範海岸及海洋災害方面,當局亦增設國家全海域基礎調查與海洋大數據建置計畫,以進行海域長期作業化風波潮流監測,完善海域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建立基礎海洋大數據資料庫,監測及預警海洋特性變異。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年) by 環境資訊中心公共檔案區 on Scribd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5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