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616
2031年起大量除役 環署:再利用技術有譜 廢光電板玻璃可望還原再生
我國太陽光電板回收機制2019年上路,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至今已收取累積2億元。環保署表示,目前廢棄量未達循環經濟規模,但相關處理技術已完備,佔光電板七成的玻璃可望完全回收、還原再利用...
我國太陽光電板回收機制2019年上路,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至今已收取累積2億元。環保署表示,目前廢棄量未達循環經濟規模,但相關處理技術已完備,佔光電板七成的玻璃可望完全回收、還原再利用...
爆發的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水情緊繃,電力也亮起警戒燈號,總統蔡英文的520連任週年挑戰不少。全面執政的一年間,如同競選時以能源為亮點的環境政見,環境施政仍是側重能源題...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全球55%一次性塑膠垃圾產自20間公司,有國營也有跨國公司,包含石油天然氣巨頭和化工大企業,加劇氣候危機並造成環境災難...
新研究發現,在過去的20年間,全球有近5900萬公頃的森林重新生長,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吸碳跟儲碳潛力高達59億噸,超過整個美國的年排放量,也顯示至少有部分保育作為正在展現成效...
北極暖化速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南方物種向北移動以及病原體在原生物種間出現和傳播。這份報告在冰島雷克雅維克20日舉行的理事會部長級會議上發表,是繼2017年海洋生物多樣性...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表示,如果全球能源業要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那麼今年就必須停止投資生產新的化石燃料,和未設置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燃煤電廠...
短短5天連續發生513、517兩起大停電,經濟部長王美花昨(18日)透過影片向國人致歉,並說明517停電的首要原因,是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使台電電力調度無法因應。王美花說,今年5月高溫破紀錄...
氣候變遷加劇之下,造成海水更暖、更酸,海洋缺氧區域也持續擴大,這些不僅衝擊海底生物,同時也改變人類的日常飲食與經濟活動。這系列台達基金會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專訪國內深耕海洋議題...
全球投資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最近與其他銀行展開了創新的合作模式:在一項信用額度高達44億美元的新融資協議中,貝萊德將償還債務支付的利息與其實現3個永續關鍵...
513大停電餘悸猶存,517又因夜間用電負載過高,再度分區停電。「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便質疑,兩次事故的備轉容量卻恆亮「綠燈」,質疑台電造假。台電則解釋,該綠燈為...
513大停電影響全台400萬戶,也掀起一波能源議題討論高峰,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認為,備轉容量不足才導致停電,應啟用核四投入發電。地球公民基金會則回應,電網故障與發電設備無關...
緊急削減甲烷排放,有機會在2045年使全球降溫0.3°C。甲烷是一種短暫但強效的溫室氣體,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效應來源,僅次於二氧化碳。UNEP報告指出,大氣中甲烷濃度現處於有記錄的40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