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655
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 近5年登錄統計電力業占比最高、半導體業成長最多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中央呼籲民眾避免群聚以及非必要外出。環保署也因應防疫措施,將一年一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期限延長一個月,列管事業單位必須在...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中央呼籲民眾避免群聚以及非必要外出。環保署也因應防疫措施,將一年一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期限延長一個月,列管事業單位必須在...
立法院近期審議行政院追加的紓困預算,有部分朝野立委提案要求台電考量疫情,6月不實施夏月電價,並研議電費減免方案,減輕民眾用電負擔。對此經濟部次長陳正祺昨(17日)表示,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問起南極最全能的動物為何,答案大概非磷蝦莫屬。一般人們討論的磷蝦(krill),是多種甲殼亞目的浮游生物所組成,外型與餐桌上的蝦子類似,成體可長至約2-6公分。這種外型低調的海洋生物...
2015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上,各國首次達成具有建設性的共識,簽訂了跨時代的《巴黎協定》,在此之後,各國開始意識到造成氣候變遷的因素出在高碳密度的
G7峰會以重申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C的目標收尾,並同意在這個十年結束前保護和恢復30%的自然環境,但沒有說明實現這些目標需要的資金哪裡來。英國衛報報導,英首相強森非常需要一份成功的G7氣候融資協議...
氣候之家報導,紐西蘭政府官方顧問提出2035年碳預算建議書,但批評者表示,其內容對畜牧業太過輕放,且過度依賴國際碳抵消制度。紐西蘭氣候變遷委員會9日發表建議書,概述如何在2019~2035年間將二氧化碳等長期存在的氣候污染物減少6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任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向 CNN 表示,氣候變遷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構成嚴重風險,氣候危機「絕對」會引發金融危機。「氣候危機正在緩慢形成,但它很可能帶來災難...
該研究指出,G7國家的經濟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平均縮水了約4.2%,若氣溫上升幅度來到2.6°C,2050年前每年將損失8.5%的GDP,或近5兆美元,相當於每年發生兩次COVID-19危機...
路透社報導,氣候變遷影響越來越明顯,美國各大城市陸續啟動極端天氣因應計畫。土桑聘請一位森林專家,邁阿密任命一名高溫專家,洛杉磯則增設一名氣候緊急動員主任...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如果要在本世紀中葉解決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劣化危機,全世界對自然的年度投資金額必須要乘以四倍。乘以四倍也不過是全球GDP的0.1%。將這0.1%投資於復育的農業、森林、污染管理和保護區...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公布2020年度珊瑚礁體檢調查成果。調查發現,氣候變遷已成珊瑚礁最大威脅,去(2020)年台灣海域海水溫度居高不下,且遲遲未有颱風行經,無法藉由颱風驅動深層海水與表層海水交換以讓海水降溫...
氣候危機帶來許多後果,包括野火和極端天氣。隨著氣溫升高,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特別容易因更強烈、更頻繁的熱浪而生病或過早死亡。這份研究使用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732個地點的資料,計算因氣溫高於人體理想環境溫度而死亡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