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389
造假醜聞、禁令、民眾信心跌 德國柴油車榮景恐回不去了
與台灣不同,德國近1/3的小客車都採柴油引擎。過去,柴油車打著省油與二氧化碳排放較少的名號成為「環保」的選項。2015 年因福斯集團柴油車廢氣排放造假醜聞大受打擊,之後又
與台灣不同,德國近1/3的小客車都採柴油引擎。過去,柴油車打著省油與二氧化碳排放較少的名號成為「環保」的選項。2015 年因福斯集團柴油車廢氣排放造假醜聞大受打擊,之後又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五月間指出,德國從建築設計階段即考慮能源效率的提升,值得台灣學習。話語一出,引發一連串質疑。有人認為,氣候帶不同,德國根本不需要冷氣;也有人說
在台灣,許多家電都有彩虹標示貼紙,用顏色代表電器的節能績效等級,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在德國,房屋節能也有類似的標示系統──「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簡稱EPC,
加州州長布朗10日簽署參議院100號法案(SB 100),將「100%乾淨電力」正式設立為法定目標。
繼提早四年達成「2020年減排13%、經濟成長26%」目標後,「SB 100」將使加州的再生能源比
「別再延遲了,展開氣候行動吧!」為響應加州的氣候行動高峰會,國際氣候變遷非營利組織 350.org於8日在五大洲、95國家發起852場「氣候起義」(Rise For Climate)行動,台灣也以藝術行動
VZBV投入能源領域的起源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德國在1976年頒佈《節能法》(EnEG),隨後制訂建築的保溫、隔熱、暖氣等能效標準,一連串新制上路,不但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連專業
KfW屬於國有銀行,經費來自政府預算。過去12年,KfW累積協助400萬棟房屋提升能源效率,估計帶動3000億歐元的建築相關投資,促成德國有1/2的新建房屋都達到KfW標準,成果傲人。
從立法層面設定能源效率標準、要求從業者和使用方遵守,是最直接的建築節能推動手法。可是,法令加嚴人人嫌,德國卻從1977年就開始設定建築節能標準,而且每隔幾年就把標準
六月初,正被炎夏高溫燒烤的台灣,被赴德參訪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一席話語:「德國幾乎沒裝冷氣,屋內卻不會熱」,瞬間挑動敏感神經。有人直言兩地氣候差太多,難以類比,
新北智慧能源社區今(30)日正式啟用。位於三重的峰景翠峰社區及永和的台北菠爾社區二座私人社區,在新北市府與廠商的協力下,建置結合太陽能、風能、儲能與節能的智慧微
風機在德國並不稀奇,高速公路或火車兩旁不時可見大型風場,但進入萊茵-洪斯呂克後,比例偏高的風機還是令人訝異。這問題不只外來客有感,當地也曾就此辯論。縣長布爾赫
農民、家庭、合作社和小型能源生產商一向被視為德國再生能源的支柱。2012年資料顯示,46%的再生能源由民眾與農夫擁有,傳統德國四大電力公司只佔5%,但這個情況正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