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318
北極野生動物評估報告 氣候危機影響下 馴鹿、水鳥數量狂跌
北極暖化速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南方物種向北移動以及病原體在原生物種間出現和傳播。這份報告在冰島雷克雅維克20日舉行的理事會部長級會議上發表,是繼2017年海洋生物多樣性...
北極暖化速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南方物種向北移動以及病原體在原生物種間出現和傳播。這份報告在冰島雷克雅維克20日舉行的理事會部長級會議上發表,是繼2017年海洋生物多樣性...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表示,如果全球能源業要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那麼今年就必須停止投資生產新的化石燃料,和未設置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燃煤電廠...
短短5天連續發生513、517兩起大停電,經濟部長王美花昨(18日)透過影片向國人致歉,並說明517停電的首要原因,是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使台電電力調度無法因應。王美花說,今年5月高溫破紀錄...
氣候變遷加劇之下,造成海水更暖、更酸,海洋缺氧區域也持續擴大,這些不僅衝擊海底生物,同時也改變人類的日常飲食與經濟活動。這系列台達基金會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專訪國內深耕海洋議題...
全球投資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最近與其他銀行展開了創新的合作模式:在一項信用額度高達44億美元的新融資協議中,貝萊德將償還債務支付的利息與其實現3個永續關鍵...
513大停電餘悸猶存,517又因夜間用電負載過高,再度分區停電。「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便質疑,兩次事故的備轉容量卻恆亮「綠燈」,質疑台電造假。台電則解釋,該綠燈為...
513大停電影響全台400萬戶,也掀起一波能源議題討論高峰,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認為,備轉容量不足才導致停電,應啟用核四投入發電。地球公民基金會則回應,電網故障與發電設備無關...
緊急削減甲烷排放,有機會在2045年使全球降溫0.3°C。甲烷是一種短暫但強效的溫室氣體,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效應來源,僅次於二氧化碳。UNEP報告指出,大氣中甲烷濃度現處於有記錄的40年來...
經濟部能源局於昨(12日)公布2019~2020年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估計未來7年全國用電量將年增2.5%,受惠於太陽光電發展,尖峰負載將於2024年由日間轉為夜間,2027年後的備用容量率可望達20%。報告也提到,2026之後...
Texaid將回收來的衣物先粗分為兩部分,一半販售給第三方回收公司,另一半裡的58%有二手販售價值,42%裡有17%再利用製成工業用清潔布料、17%在破碎後與其他紡織品混合再製成回收布料,最後...
「用電大戶條款」今年初上路,規定契約容量5000kW以上之用電戶,必須使用10%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電子紙廠元太科技今(17日)宣布,與售電業者瓦特先生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契約,於新竹廠區達成...
人類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正在使地球平流層變薄。自1980年代以來,大氣層的厚度已經減少了400公尺,如果碳排沒有顯著減少,到2080年,可能將再減少約1公里。大氣層變薄可能影響衛星、GPS導航系統和無線電通訊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