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038
新循環經濟 丹麥風機商擬推動葉片百分百回收 目標三年內商業化
一群產業界和學術界人士已經合作開發出一項新技術,讓熱固性複合材料可回收,也就是用於製造風機葉片的材料。據說這項新技術是風機價值鏈完全可回收的最後一哩路...
一群產業界和學術界人士已經合作開發出一項新技術,讓熱固性複合材料可回收,也就是用於製造風機葉片的材料。據說這項新技術是風機價值鏈完全可回收的最後一哩路...
距離8月28日藻礁公投只剩3個月,疫情卻讓關注熱度大減,藻礁公投聯盟不免擔心,屆時投票率過低會成為無效公投案。藻礁盟昨(27日)舉行線上記者會,領銜人潘忠政說,行政院雖提出再外推方案...
筆電大廠宏碁集團(Acer)昨(27日)宣布加入全球RE100倡議,承諾於2035年使用100%再生能源,是國內第9家加入RE100倡議的企業。發布會上,宏碁公司執行長陳俊聖更提出「Earthion永續平台」計畫...
極端氣候下我國旱象持續,同時本月也迎來破紀錄高溫,一切急需從政策面著手改變。針對今年即將啟動的《溫管法》修法升級與更名,民眾黨今(28日)提出《氣候變遷法》版本。是繼去年跨黨派立委...
這兩年,國際掀起一陣「淨零」風潮,統計到今年4月,已有44個國家加上歐盟喊出淨零排放目標,加總涵蓋了全球70%的總碳排和GDP。但目標喊歸喊,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可能大家仍在觀望...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
2021年4月初,歐洲議會以壓倒性高票批准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設立,又稱「碳邊境税」或「碳關稅」,計劃在兩年後(2023年)1月1日開始對進口歐盟的貨物徵收碳稅。該機制主要在防止「碳洩漏」...
各國城市近年常態性地受到暴雨淹水、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衝擊帶來的災害,因此重新找回城市水域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並採取「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進行調適、復育及重新規劃水環境空間...
我國太陽光電板回收機制2019年上路,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至今已收取累積2億元。環保署表示,目前廢棄量未達循環經濟規模,但相關處理技術已完備,佔光電板七成的玻璃可望完全回收、還原再利用...
爆發的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水情緊繃,電力也亮起警戒燈號,總統蔡英文的520連任週年挑戰不少。全面執政的一年間,如同競選時以能源為亮點的環境政見,環境施政仍是側重能源題...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全球55%一次性塑膠垃圾產自20間公司,有國營也有跨國公司,包含石油天然氣巨頭和化工大企業,加劇氣候危機並造成環境災難...
新研究發現,在過去的20年間,全球有近5900萬公頃的森林重新生長,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吸碳跟儲碳潛力高達59億噸,超過整個美國的年排放量,也顯示至少有部分保育作為正在展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