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278
發展地熱能 中油、中研院技術合作 首宗鑽井探勘選在宜蘭
中央研究院與台灣中油公司今(17)日簽署「綠能發展合作備忘錄」技術合作,初步將以地熱探勘為目標,先規劃在宜蘭選定場址進行探勘作業。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于高表示,目前已經在做地殼下的影像觀測,尋找適合鑽探地熱的位置,雙方合作的首宗鑽井...
中央研究院與台灣中油公司今(17)日簽署「綠能發展合作備忘錄」技術合作,初步將以地熱探勘為目標,先規劃在宜蘭選定場址進行探勘作業。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于高表示,目前已經在做地殼下的影像觀測,尋找適合鑽探地熱的位置,雙方合作的首宗鑽井...
因應台商回流,經濟部以台糖農地規劃中南部五座產業園區,已有嘉義水上、中埔及台南新市三座產業園區通過環評。昨(16)日「北高雄產業園區」第三次環評初審也過關。繼前次小組審查為避開活動斷層、縮減17公頃開發面積,開發單位經濟部工業局再作出承諾,針對同步減少...
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我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短期使用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為滿足南部電力需求,台電計劃於高雄大林電廠新設兩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140萬瓩,今(15)日進行環評專案小組初審。環評委員認為,新建機組每年會增加...
《衛報》報導,美國政府資料顯示,現在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前工業時代高出50%以上,將地球推往數百萬年來、前人類時代至今前所未見的境地。然而科學家表示,各國仍缺乏集體意志減緩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世界「彷彿夢遊著走向災難」...
《路透社》報導,紐西蘭為解決國內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8日發布一項農業排放收費計畫草案,要求農民為牛羊打嗝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付費。紐國環境部表示,該提案將使紐西蘭這個大型農業出口國成為世界第一個讓農民為牲畜排放付費的國家...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發表的《全球電動車展望》(Global EV Outlook 2022),去(2021)年全球合計新售660萬輛電動車,至今共有1650萬輛電動車在路上跑,規模已是2018年的三倍之多。上半年...
碳定價的收益是低碳轉型的驅動力,也承擔著氣候公正轉型的責任。各國對於運用碳定價收益的作法不盡相同,但同樣重視對弱勢群體的補助。目前台灣的碳費制度也勢在必行,因此本文選取歐盟和美國加州的例子作為借鏡,說明碳定價促進氣候...
編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今(2022)年3月發布《2022年前沿:噪音、火災和物候不匹配》報告警告:因氣候暖化導致的物候紊亂,已成為日益緊迫的環境問題。氣候變遷不僅衝擊生物的關鍵生命週期,過快的暖化速度,更讓許多動植物...
為提升綠能發電量,經濟部在沿海地區推動「漁電共生」,但是民間認為,中央雖有政策大方向,卻無明確規範及執行原則,且規劃角度常以開發商為主,不一定照顧到漁民及環境永續。彰化縣野鳥學會、彰化縣養殖協會於是聯合提出地方版本的漁電共生方案,強調符合該區...
由「離岸風電台灣隊」開發的「苗栗離岸風電計畫三(海盛)」上週五(10日)通過環評初審,成為第一個通過環評初審的本土風場,卻引發關注海洋生態的環保團體不滿,認為開發單位在鯨豚、水下噪音的監測與模擬措施仍有不足之處...
《獨立報》報導,過去一年,伊拉克大部分地區經歷了毀滅性的乾旱,人們和農作物都亟需水源。同時,伊拉克規模最大的摩蘇爾大壩(Mosul dam)水庫水位大幅降低,暴露出平常位於水下的湖床區域,並赫然現出已有3,400年歷史的的城市遺址。考古團隊認為,它是米坦尼...
淨零碳排已成國際趨勢,工業技術研究院今(10日)發表國人「淨零永續行為」調查成果,發現最多人正在執行的減碳行為是「採購具有節能標章或能源效率標示一級的產品」,以及「每年購買新衣服件數減半」。調查也指出,18歲到24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