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廖禹婷
台電協和電廠改建為燃氣機組,規劃填海造陸工程,外界擔憂生態衝擊,促成基隆首個地方公投「基隆護海公投」,日前連署達標送件,卻遭基隆市府針對「地方性公投」的法律依據、是否屬地方自治事項等要求說明、補正資料。公投發起團隊「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昨(15)日召開記者會,質疑市府刻意模糊公投主文原意,企圖阻饒成案。
基隆首個地方公投提案 市府要求補件說明法律依據
位於基隆市外木山的「協和電廠」是全國唯一僅存的燃油發電廠,四座機組預計在2024年全數除役完畢,配合能源轉型政策,台電規劃新蓋兩部燃氣機組,並填海造陸建「四接」(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外界擔憂填海造陸環境衝擊高,甚至有可能活埋當地7萬株珊瑚,今年6月1日提出基隆首個地方公投「基隆護海公投」,公投開跑後一週內法定提案人數(1238人)就達標,第11天達提案門檻的兩倍。
發起公投的「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6月17日正式將公投提案書件送進基隆市府,依《基隆市公民投票自治條例》規定,市府必須在30日內審查完畢。
不過,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表示,公投領銜提案人王醒之在7月15日收到市府來函要求補正資料。函中要求,提案人必須說明此公投提案的「法律依據」、「是否屬地方自治事項?」、「替代方案具體內容」、基隆市政府原則同意台電開發事項 「沒有為海洋生態與環境把關」之「法律依據及理由」等。
王醒之認為,這些內容應該由市府本於權責認定,或直接要求台電提出資料,質疑基市政是「以補正資料之名行拖延公投之實」。不過,王醒之仍在7月21日補齊資料,依規定,市府必須在補正後30日內(8月19日)審查完畢。
不屬地方自治? 違反「一案一事項」? 律師回應市府質疑
關於此次公投的法理正當性,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透過律師團與學者召開記者會指出,從都市計畫、環境保護、交通或觀光等層面來看,基隆護海公投內容都屬於地方事務。
蔡雅瀅指出,此次開發案要在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對基隆市都市計畫、自然保育及環境保護都會產生衝擊;而填海過程還會有大量砂石車往來街道運輸土石方,涉及基隆市交通規劃、營運及管理;填海後破壞海岸景觀則與基隆市的觀光有關,皆屬於《地方制度法》第19條所規範的「縣(市)自治事項」,護海公投符合《公民投票法》的「地方自治事項重大政策之複決」,應該以地方性公民投票決定。
針對基隆市府回函所指,此次公投主文不符合「一案一事項」,要求提案方進一步說明「應拒絕」對象是否包含「設置協和電廠」,以及是否一併拒絕協和電廠以外的所有填海造地行為等。對此,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表示,公投僅主張拒絕開發案在「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此特定地點,採「填海造地」的方式開發。
陳憲政說,公投主文所指的「應拒絕」對象並非針對開發案本身,關於「協和電廠」及「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是否開發,以及若不採取「填海造地」方式後續應該採何種方式開發,都不在此次公投的決定範圍之內。
歷經縮小、東移 填海造陸仍招批評 民團籲改為地熱電廠
協和電廠改建自2018年進入二階環評後,歷經三個規劃版本,台電先在2019年提出填海造陸由29.8公頃減為18.3公頃(2.0版),又在2022年提出「四接東移方案」(3.0版),填海造陸再縮減至14.5公頃。
民間團體仍認為,填海造陸會對於基隆市海域及整個生態系帶來極大危害,呼籲基市府及台電應該利用先天地理優勢,考慮將協和改建為地熱電廠。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表示,許多科學文獻指出,填海造地會使周遭海域魚卵與仔雉魚的數量顯著降低,「影響的是整個海洋生態系」,因此填海造陸並非只是對珊瑚或海岸帶來直接傷害,背後間接對生態系的影響更是遠大。
野薑花公民協會常務理事陳雪梨則提到,在距協和電廠約2公里處有一座新瀨海底火山,鄰近協和的金山萬里地區也有許多溫泉,應考慮將協和改建為地熱電廠,維護外木山環境同時為居民帶來地方創生機會。
而許多基隆市都市原住民,都參與公投第一階段提案連署。基隆市原住民議員參選人拔耐.茹妮老王表示,基隆市的都市原住民有九成以上為海洋民族「阿美族」,過去聽說填海造地方案時都相當錯愕。他說:「海洋是我們的母親,孕育了非常多的生命。我們是敬天敬地的自然民族,怎麼能允許用土方把海洋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