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廖禹婷
《氣候變遷因應法》已通過立法院初審,不過碳費相關法條留待黨團協商,碳費機制詳細內容未來也將會留待子法討論。綠色和平今(17)發表調查報告指出,有近八成受訪企業接受碳費擴大徵收範圍,超過五成支持未來碳費應接軌國際、合理徵收每噸至少300元。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洪昇邦解讀,產業對碳管制其實有所準備,若政府擔心得罪企業,不敢訂出合理碳費,只想「虛應故事」,就像是勞師動眾打造出一個大豬公撲滿出來,最後只放幾個銅板進去,反而白忙一場。
陷入「碳焦慮時代」 仍有多數中小企業不了解盤查機制
針對碳定價,目前環保署僅公布第一波徵收對象為國內排碳大戶,許多可能受到供應鏈衝擊的中小企業也因此陷入「碳焦慮時代」。綠色和平為了釐清台灣中小製造業對淨零的期許及態度,委託時勢公司從今年3月1日至4月8日,展開台灣中小製造業[1]碳管制意向調查。
綠色和平今(17)發表「2022台灣中小製造業碳管制意向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雖然有超過七成的中小企業認為,國際淨零潮流將對於公司整體營運帶來威脅,也有八成中小企業認同台灣應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然而,有超過九成中小企業,仍處於正在或尚未研擬因應策略的階段。
減碳的第一步就是碳盤查,但有七成中小企業不瞭解碳盤查執行方式與查驗規範,其中又以工業機械類為最。調查結果也發現,整體有近六成中小企業認為,目前政府協助產業低碳轉型的輔導機制仍有不足。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洪昇邦認為,雖然中小企業不在環保署碳管制的第一波名單內,但供應鏈的要求以及國際碳邊境稅的衝擊依然存在,政府在碳盤查相關的資訊傳遞上「仍有極大努力空間。」
碳費開徵在即 半數受訪企業接受每噸300元碳費
碳費訂定一直是產業界關心的重點,然而環保署預計最快將在2024年開徵碳費,有關碳費率的定價卻仍無具體數字,僅強調將留待子法討論。
此次調查中,3/4的中小企業表示不了解碳費徵收的相關政策,不過還是有近六成企業認同台灣應徵收碳費,以有效降低企業碳排、加速產業轉型。
目前世界各國碳費最高的是瑞典,每噸新台幣3000至4000元,歐盟的碳定價則是每噸1500至2000元,而美國(加州)及韓國等國約為每噸800元。至於鄰近的新加坡,目前雖然收取每噸100元的較低費率,不過將在2024年調漲碳費至每噸500元、2030年則加倍至每噸1000元。
調查顯示,有57.5%的受訪中小企業認為,我國碳費應跟上國際水準,才能保有產品競爭力;有近半數可接受政府未來每噸碳費合理徵收300元,更有四成接受最高至900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秘書長曾繁銘建議,政府的碳定價制定策略必須參考韓國、中國及新加坡等鄰近競爭對象,避免台灣廠商受到不平等競爭。
對此,洪昇邦說明「產業對碳管制其實是有所準備的」,並非像過去經濟部所言,產業在徵收碳費的討論上「完全無法溝通」。他說,若政府徵收碳費只想「虛應故事」,擔心得罪企業而不敢訂出合理碳費,「就像是勞師動眾打造出一個大豬公撲滿出來,最後只放幾個銅板進去,反而徒增行政成本,白忙一場。」
洪昇邦指出,中小企業主要是將碳費視為投資一個氣候保險,期望政府能妥善利用這筆共同投資幫助企業轉型,提供低碳技術、產業輔導、充足的綠電以及碳盤查行政管理的支持。曾繁銘也認為,所收費用應協助業者執行減碳措施,例如更新設備、建置再生能源或取得綠電,才能有效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洪昇邦還建議,《氣候法》內應增設院級監管單位及成效審核機制,加入碳費監管機制才能確保全套碳管制政策合理且符合產業轉型需求。
另外,化學產業在國際碳邊境稅中被列為重點管制對象,曾繁銘今預告,9月1日將舉行台灣化學產業高峰論壇,將邀請國內化學產業上下游業者,共同發布淨零碳排宣言。他表示,化學產業界目前正積極掌握世界永續趨勢、調查業者現況並擬定淨零碳排策略,希望能回應消費者對於產品永續的要求。
註釋
[1] 中小企業:綠色和平此次調查對象的中小企業,指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實收資本額1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之事業。企業名單來源為中華電信黃頁電話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