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敏
今(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共同響應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趨勢。台北、新北及台中三都也相繼端出比中央更積極的目標,將於2030年減碳30%。
環保署今日則攜手環團與企業舉行創意路跑,並呼籲民眾從網購、外送等日常消費行為落實垃圾減量;海保署延續向海致敬、海廢清除計畫,參與嘉義縣蚵繩回收再利用。
雙北及台中2030年減碳30% 太陽能、運具電動化是關鍵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宣布,台北市將邁向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2019年的排碳量已較2005年減量11.3%,2030年的減碳目標也將由25%提高至30%。台北市政府表示,將擴大再生能源使用、車輛電動化、導入智慧零碳建築、投資新創企業等市政,將於今年11月COP26大會前完成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評估。
柯文哲於臉書上表示,2030年台北市將達成以下目標:太陽光電設置50MW以上、加速推動民間設置公民電廠、電動機車占比達30%以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及完善電動車充電柱等基礎設施。未來台北市的產業發展基金,將以「氣候創投」為優先,投資綠色新創產業。
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於昨(21日)重申「2023年全市無煤、2050年零碳排放」的目標,2030年全市將減碳達30%,同年也將打造八里區為淨零碳示範區、三重第二行政中心達成碳中和,並於都更及大型開發區納入零碳設計思維。
台中市今年1月簽署「氣候緊急宣言」時,就已宣示2030年減碳30%目標,同年將達成:再生能源佔比20%、太陽能設置容量達1GW、電動公車占比40%,且電動機車成長率達200%。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本週(19日)發布全球氣候現況,2020年全球增溫已達1.2°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全球升溫控制需控制1.5°C內才能減少氣候災難,對此全球需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迄今全球有130國及527個城市宣示2050年前達淨零排放。
縣市政府響應地球日:電動公車上路、超商減塑、保護區淨灘
台南市教育局今日推出「SDGs」校園巡迴展,於「里海學校」西門實小首場展出,讓師生認識國際趨勢及永續發展脈絡,目前全市已有36校獲選低碳示範校園。
台南市交通局今日則讓大台南溪北地區首批電動公車上路,並表示未來將以每年30輛的規模,於2030年完成全市公車電動化。根據聯合報報導,台南市環保局長謝世傑表示,市府大力推動太陽能光電,除了學校、機關屋頂、掩埋場等設置太陽能光電,加上沙崙綠能科學城開發,預計2030年全市太陽能每小時發電可達4.5GW,也可達成減碳30%。
桃園市環保局昨日聯手超商減塑,全國首創刷手機即可在便利商店借還循環杯,市長鄭文燦表示三個月內將從兩個示範門市,擴充到10個店舖,未來將修訂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規範連鎖飲料店、超商等須主動提供循環杯,逐步達成2030年無塑目標。
屏東縣政府則公告今、明二日關閉「旭海觀音自然保留區」(俗稱阿塱壹古道),並與林務單位聯合辦理保留區淨灘活動,根據中央社報導,近百名志工今天進行淨灘,共清除海漂垃圾1000多件。
環保署發表塑膠減量循環成果 海保署推海廢再利用
無獨有偶,環保署今日攜手環團、企業舉辦「減廢、減碳、全民綠生活」記者會,現場設攤展示塑膠源頭減量及循環再利用成果,例如:將麥當勞將餐具改為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認證的永續紙材容器、momo購物網結合郵局推出第二波網購「循環袋」、foodpanda 於台南試辦環保外送。
海保署也延續向海致敬的海岸清潔維護計畫,參與嘉義縣政府與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繩奇活線」蚵繩回收再利用活動,呼籲各界關注海洋廢棄物議題。
海保署表示,去(2020)年委託嘉義縣等六個縣市執行廢漁網及廢保麗龍回收工作,總計回收廢漁網89公噸、廢保麗龍16公噸,並與嘉義縣政府及台化公司投入廢棄尼龍再利用生產線,達到全數再利用,期望逐年降低廢棄漁網、蚵繩進入海洋。
此外,去年海保署首次針對海底廢棄物,及海水與生物微型塑膠進行系統性調查,調查結果以花蓮縣石梯坪垃圾量為最多,海水及生物體內的微型塑膠濃度以高屏溪、東港溪口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