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國際級報告:暖化守住1.5 °C有可能 但須「前所未有的努力」

    報導/鄒敏惠

    《Global Warming of 1.5 °C》
    《Global Warming of 1.5°C》

     

    1.5°C的暖化未來將在30多年後實現!屆時生態環境將會出現什麼變化?人類阻止地球升溫1.5°C的勝算又是如何?國際權威氣候科學組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

    CC)8日於南韓首爾發布最新特別報告,說明科學界對於全球暖化的最新看法。

    這份報告將成為今年底國際氣候談判(COP24)的重要科學依據。報告指出,最晚在2052年,地球升溫就將突破1.5°C,若要使均溫回到1.5°C以內,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要在2050年歸零。

     

     

    IPCC發表過最重要的報告

    《巴黎協定》將目標訂在將全球暖化控制在「保持全球均溫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遠低於2℃」,並「努力將溫度升幅限制在1.5℃內」。如今,人類活動已經造成地球升溫1℃,距離1.5℃只差了半度。

    暖化1.5℃和2℃有什麼不一樣?報告認為,前者將大幅降低在海平面上升、水旱災、生物多樣性、糧食作物減產等層面的影響,數億人口都將受惠。為此,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特地於台灣時間8日上午09:00即時轉播IPCC《Global Warming of 1.5°C》於南韓的國際記者會,並邀請國內專家現場解析。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辦理IPCC國際記者會即時轉播。攝影:林琪娟。

    「這份報告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明確指出暖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幾公分,讓大家都很有感。」主辦今天這場活動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有感而發表示,「在場各位都有機會經歷1.5°C的暖化後果。」

    報告全長500頁,參考6000份經同儕審查的論文,由來自40個國家的91位頂尖氣候科學家聯合執筆。報告內的「決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SPM)是一份提供給各國政府的工具書,囊括了四大面向——升溫1.5 ℃的意義何在、氣候變遷未來的潛在影響與風險、升溫1.5 ℃的碳排放路徑與體制轉型、除貧和永續發展目標的全球連結。

    1.5 ℃和2℃只差了半度,但IPCC第二小組主席羅伯茲(Debra Roberts)強調,「每一分每一毫的暖化都是關鍵。」

    暖化1.5°C的衝擊
    極端高溫 暖化升溫 1.5°C 情境下,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將比目前的高溫再增加 3°C。
    北極海夏月無冰 暖化升溫 1.5℃後,北極海本世紀可能就會出現「夏月無冰」;但升溫 2°C後,極可能每十年至少會出現一次無冰狀態。
    海洋生態 暖化升溫1.5°C後,現今存在 70-90% 的珊瑚礁將消失;升溫 2 ℃ 後,99% 的珊瑚礁都將不復存在。
    海平面上升 暖化升溫 1.5℃後,本世紀末的海平面將較1986~2005上升0.26~0.77公尺。
    水資源匱乏 在暖化1.5°C情境之下,全球將有一億多人有用水的危機;2℃情境將會達到近兩億人(Smirnov et al. 2016)。

    我們還有多少勝算? 科學家:那要看政府怎麼做

    報告也替地球的未來留下一線希望。報告作者在記者會上指出,目前的行動方案不僅具有可行性、也不會太昂貴,唯一的條件只在於每個國家立即的行動,必須以「前所未有的」努力來面對。

    這樣的審慎樂觀遭到外媒記者的追問,想知道人類免於暖化威脅的勝算,地球止步於1.5℃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少,也有記者質問,若以一到十來給分,科學家目前有多少信心。不過在場報告作者一致認為,這個答案端看各國政府在年底的國際氣候談判COP24上將如何抉擇,他們僅陳述科學觀點,最後還是要靠政府和各方的努力。但也有科學家強調,每個人生活中的消費選擇,也是幫助減緩暖化的機會,升溫1.5℃內的可行性並不全然由政府掌握。

    還有記者提問,燃煤、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最快何時退場,IPCC作者群回應,報告已清楚指出,不論是哪一種減碳途徑,只要是關乎化石燃料的面向一定會面臨強度最高的轉型。他們認為,可以確定的是,全球必須在2030年大幅降低碳排放,2050年達到零淨碳排放,因此到了本世紀中,煤炭需求將會大幅度減少。

    根據報告內容,全球到2017年總共排放2兆噸二氧化碳(2200GtCO2), 要控溫在1.5°C之內,碳預算只剩4200至5800億噸(420~580GtCO2)的空間;而目前全球一年二氧化碳排碳量約是420億噸(42Gt)。

    「我們必須窮盡所有方法。我們可以決定在哪些方法上加強,但要捨棄任何一個方法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是方案X『或』方案Y,而是方案X『和』方案Y。」報告作者之一、IPCC第三小組副主席、英國能源研究中心(UKERC)研究部主任思凱(Jim Skea)補充道。

    各國代表身負重任 年底氣候大會再上陣

    這份IPCC首席發言人林恩(Jonathan Lynn)形容為「史上最大型同儕審查」、「上千人矚目下誕生」的研究報告,產出過程仍是幾經波折,由於需要195個會員國全部逐條授權,在產油國代表的折衝下,會議加開到凌晨3點,直到第四屆IPCC主席,韓國經濟學家南韓首爾高麗大學教授李恢成(Hoesung Lee)在當地時間10月6日下午3點41分宣告會議結束為止。

    在如此短時間內發表跨領域的報告實屬不易。追蹤會議全程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特派員詹詒絜表示,到了8日的記者會現場仍有約100多人到場,大家都呈現鬆了一口氣的氛圍。

    詹詒絜表示,如果各國代表能藉由這份報告了解1.5°C對他們國家的影響,就有機會讓各國提高減碳目標至1.5°C,並在COP24上督促聯合國氣候大會產出重要的規則手冊。

    李恢成則是呼籲各國代表,此時此刻已可開始運用SPM的內容,特別是在COP24大會上的促進性對話機制(Talanoa Dialogue)的談判。「1.5 ℃並非不可能,但這有賴有社會上每個人、每個組織間的合作。」羅伯茲在記者會上如此提醒。

    日常飲食、交通運輸、種樹 減緩暖化的日常行動

    在各方減碳途徑中,報告特別強調交通運輸和土地管理(land management)這兩個領域。

    「我們可以透過種樹、碳捕捉和儲存、土地管理等創新構想,在本世紀大幅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報告作者在記者會上強調。

    其他官方、非官方的與會者也表示認同。接受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訪,韓國政府談判代表Dong-Woon Noh認為,以1.5℃的氣候目標來說,電力去碳化是最重要的。德國看守協會(German Watch)資深顧問Manfred Treber則表示,這意味著2030年前必須禁售內燃機汽車。

    綠色和平全球執行長摩根(Jennifer Morgan)鼓勵每個人從生活消費開始改變,例如購買綠電、換電動車、改變飲食習慣、關心退休基金投資等,「你花的錢很重要。」摩根說。

    下一屆IPCC會議將在2019年於日本京都召開,屆時將公布「2006 年IPCC 國家溫室氣體盤查指南」的修訂版本。

    日常飲食、交通運輸、種樹 減緩暖化的日常行動

    在各方減碳途徑中,報告特別強調交通運輸和土地管理(land management)這兩個領域。

    「我們可以透過種樹、碳捕捉和儲存、土地管理等創新構想,在本世紀大幅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報告作者在記者會上強調。

    其他官方、非官方的與會者也表示認同。接受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訪,韓國政府談判代表Dong-Woon Noh認為,以1.5℃的氣候目標來說,電力去碳化是最重要的。德國看守協會(German Watch)資深顧問Manfred Treber則表示,這意味著2030年前必須禁售內燃機汽車。

    綠色和平全球執行長摩根(Jennifer Morgan)鼓勵每個人從生活消費開始改變,例如購買綠電、換電動車、改變飲食習慣、關心退休基金投資等,「你花的錢很重要。」摩根說。

    下一屆IPCC會議將在2019年於日本京都召開,屆時將公布「2006 年IPCC 國家溫室氣體盤查指南」的修訂版本。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86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