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低碳沙龍-「電動車-未來交通新趨勢」
本次議題:電動車-未來交通新趨勢
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頤賢館)108教室
時間:2018年6月13日(星期三)19:00-21:00(18:30開始報到)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深度減碳,邁向永續社會─邁向深度低碳社會:社會行為與制度轉型的行動研究計畫」、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主持人:
張國暉 副教授(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對談人:
經濟部工業局 金屬機電組 童建強科長
交通部運研所 綜合技術組 曾佩如組長
綠動未來 Green E2 劉小麟 創辦人
沙龍簡介:
低碳與永續社會的概念已是近年來重要的社會發展趨向,但一般民眾對於低碳社會的認識較為模糊,「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委託,以倡議和遊說低碳社會的相關政策為目標。希望藉由舉辦沙龍活動,強化社會大眾對於低碳社會的相關認識。中心不定期舉辦「深度低碳沙龍」,希望能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下傳散,讓學界、社會人士、公民團體、官方、企業界、學生、各行各業所有利害關係者皆能參與。中心期待在臺灣公民知識與行動覺醒的關鍵時刻,透過沙龍作為溝通平台,擔任傳播知識與深化論述的角色。
議題說明:
行政院於2017年底宣布電動車化時程—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同時在能源轉型白皮書與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中,也納入電動車推動的相關政策,期望作為降低空污,推動能源轉型。而2017年電動車的發展也持續蓬勃,各國政府提供購車補貼、租稅優惠等措施,維持著電動車市場的推動力道,各車廠也大幅加碼電動車的投資。過去電動車領域大都由 Tesla 占盡版面,但2017年各車廠佈局成果趨於明朗,可期待電動車發展必將迎來一波新浪潮。
但是,電動車真的比較環保嗎?或者只是讓燃油車的污染排放轉移到了發電廠?而全面電動車化後,預計每天將增加4011萬度的電能需求,未來的能源發展政策或電力調配措施是否能夠滿足,或是減緩對既有用電的衝擊?而相較滿街的電動機車與逐漸可見的電動公車,私人電動車的發展顯得較為緩慢,政策上也缺乏具體鼓勵工具,更讓人懷疑達成的可能性。
針對這些問題,本次深度低碳沙龍將邀請各方代表,從空污、能源、政策、技術等面向來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發展與利基。當政府在極力推動電動車化的過程中,目前遭遇的政策挑戰有什麼?而在哪些技術上,我們又有深耕的潛力呢?而在空污防制之外,能源轉型的拼圖中,交通運具的轉型也是重要的一環:從本次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研擬,以至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中,都可以看到電動車的目標願景。但無論是白皮書中所提到的整合產業與友善環境建置,或是溫室氣體減量以電動機車為主的規劃,不難發現政府於宣示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的雄心時,仍舊缺乏完整的實踐路徑圖。
本次的深度低碳沙龍,除了讓大家能更瞭解電動車技術上的相關進展,也希望藉此討論目前電動車政策的走向與缺憾。歡迎大家一同參與本次沙龍活動。
時間 |
流程及內容 |
18:30-19:00 |
報到 |
19:00-20:00 |
主持人開場 引言人:每位15分鐘 |
20:00-20:50 |
綜合與談 |
20:50-21:00 |
結語 |
※本活動因故無法進行時(含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主辦單位保有修改、變更或暫停本活動之 權利,如有未盡事宜,悉依主辦單位相關規定或解釋辦理,一切更動將以活動官網公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