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據國際知名氣候媒體Carbon Brief報導,2020年很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數一數二熱的年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很可能是在沒有聖嬰現象提高氣溫的情況下發生。
2020年第一季是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第一季,僅次於發生超級聖嬰的2016年。過去的12個月也幾乎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2個月。南半球的夏季,近乎破紀錄的海面溫度導致珊瑚大面積白化。
目前,全球溫度正處於或高於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中氣候模型預測的標準。
2020年由於冰川和冰蓋融化以及水變熱膨脹,全球海平面將繼續上升。繼2019年北極海冰面積來到並列倒數第二低的紀錄後,目前北極海冰量仍處於歷史低位,南極海冰則較接近每年此時的正常水準。
若2020年前三個月能代表整年 2020將會是史上最熱的一年
2020年前三個月非常熱。如果這三個月能代表整年,那2020年將會是史上最熱的一年。但是今年剩下的時間全球氣溫可能不會太溫暖,部分原因是聖嬰現象冬天達到高峰,全球溫度在10月至3月期間會比4月至9月間變化大。
儘管前三個月特別熱,但仍落後於2016年。2016年的冬季特別熱,比NASA GISTEMP資料庫的1981-2010年平均值高0.89°C。相較之下,2020年的前三個月的溫度變異為0.78°C,穩居第二。
然而,2016年初的溫度是超級聖嬰現象影響的結果,但2019年底和2020年初的太平洋海面溫度處於正常狀態。
大多數針對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的預測顯示,這樣的正常狀態將延續至2020年底,熱帶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溫度在近期平均值的-0.5°C至+0.5°C。
預測2020年的氣溫 今年年均溫將低於第一季的平均溫度
透過研究前三個月與自1950年以來每年年均溫之間的關係,Carbon Brief預測了2020年最終全球平均氣溫。
下圖顯示Carbon Brief運用NASA GISTemp資料庫的分析結果。黃點表示前三個月的2020年平均溫度,而紅色方塊表示最可能的2020年全年溫度估計值。周圍的誤差線表示95%的信賴區間,即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有95%的可能性落在該範圍內。
圖說:NASA 1981-2010年基線資料繪製的年度全球地表平均溫度異常圖。截至目前為止的2020年值包括1月至3月。2020年年溫值根據1月至3月溫度與1950年以來的年溫度之間的關係估算。(橫欄:1970-2019, 2020至今與年溫度預測。直欄:相對於1981-2010平均溫度。)
分析顯示,2020年全年溫度可能明顯低於年初至今的溫度,但仍極有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四年之一,而且很有可能超過2016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2020年初所做的大多數預測(例如NASA GISTEMP和英國氣象局的預測)都指出,今年將是僅次於2016年第二熱的年份。
海平面繼續上升 1900年至今上升了約20公分
由於冰川和冰蓋等陸地冰融化加上水變熱時的熱膨脹,現代海平面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上升至新高。
下圖顯示自1990年代初首次使用衛星測量以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情況。不同的彩色線表示多年來不同的衛星任務。較早的海平面資料來自潮汐儀,可以追溯到1800年代後期。
圖說:根據NOAA1993年1月至今衛星資料繪製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已加入全球平均後冰期回彈的0.3mm/年的校正。Carbon Brief使用Highcharts繪製。(橫欄:來自衛星高度計的海平面高度資料。直欄:1993年至今上升公分數。)
海平面的上升對全球地表溫度相當敏感;與反聖嬰年份相比,溫度略高的聖嬰年海平面上升往往更快,如2014年到2016年海平面迅速上升。但是相較於長期趨勢,這些波動不算大。自1990年代初以來,整體海平面上升了約90公釐,而從1900年至今上升了約200公釐。
北極海冰偏低
在2020年前三個月,北極海冰量大多處於1979至2010年範圍間的低位,但高於2019年初的最低點。南極海冰量接近長期平均水準。1970年代末發射極地觀測衛星後才有海冰面積資料可用。
海冰覆蓋程度只能透露部分訊息。除冰量下降外,殘留的海冰往往比過去覆蓋該地區的冰更年輕也更薄。下圖使用了來自泛北極冰海模型與模擬系統(PIOMAS)的資料,顯示了1979年至2020年之間每年的北極海冰厚度。2019年的海冰量非常低,但在2020年初稍微恢復,長期來說趨勢仍是下降。
參考資料
- Carbon Brief(2020年04月20日),State of the climate: First quarter of 2020 is second warmest on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