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外流聯合國科學報告 揭露生質能與糧食衝突

    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氣候之家報導,一份外流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報告草稿稱,僅含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和生質能作物覆蓋地球,也難以解決氣候危機。

    生質能源作物。圖片來源:Flickr用戶 Claire Benjamin

    模型顯示,要從大氣中抽回二氧化碳好讓全球暖化控制在1.5°C內,需要大面積的土地。根據印度英文媒體「商業標準」(Business Standard)取得的決策者摘要草案,這可能會與糧食生產面積競爭,惡化飢餓問題。

    該報告稱,「在全球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廣種」樹木和生質能源作物,可能「產生糧食安全和土地劣化之不可逆轉的後果」。

    透過使用化學肥料、灌溉和單一作物來加強生質能源作物的生產,也可能侵蝕土壤及其長期吸收碳的能力。

    以植物當燃料的再生能源需求不斷增加。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將現代生質能源描述為再生能源中「被忽視的巨人」,預測未來五年內將超過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

    然而,將土地轉生產生質能源可能會剝奪各國寶貴的農業土壤,並使作物和牲畜流向生產力較低的地區。IPCC草案稱,糧食安全風險最高的地區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亞。

    生質能源開發規模應節制  恢復能固碳的生態更佳

    為了盡量減少衝突,科學家們建議各國政府限制生質能源的規模。根據各國的發展方式,生質燃料作物的負面影響可能從全球200萬至600萬平方公里開始發酵。

    減少土地碳排更安全的作法是保護和恢復固碳能力高的生態系,包括草原、泥炭地和沿海濕地等面積較小的地區。

    在糧食生產方面,減少浪費和降低肉類飲食的措施也有助於減輕對土地的壓力。

    集約農業糧食系統  貢獻半數人為甲烷排放

    該報告抨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慣行的集約化農業系統,並呼籲轉向永續農業。目前的糧食系統造成了超過一半的人為甲烷排放和25~30%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透過同時種植多種作物打破作物單一化,種植更多能豐富和保護土壤的作物,如豆科開花植物,並減少耕作次數,可以幫助土壤吸收更多的碳。

    法國智庫IDDRI於12月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與2010年相比,歐洲的農業生態食品系統可以減少約40%的碳排放量。

    該報告呼籲政策制定者針對土地使用問題諮詢當地居民,尤其是最弱勢的族群,如此可以幫助政府確定最合適的土地用途,克服潛在的衝突或副作用。

    IPCC回應此外流報告時表示「此草案仍在持續合作研議中,不一定代表IPCC對該主題知識狀態的最終評估」。政府代表將於8月2日至6日舉行會議審議該報告,方可確定給政策制定者最終版本的摘要。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8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