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登山者屍體暴露 喜馬拉雅冰川2100年恐融化2/3

    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氣候暖化,連聖母峰的冰川也融化,多年來在世界最高峰上喪生的眾多登山者屍體因而暴露出來。

    截至2018年底,已有288人死於攀登聖母峰的路上。Mário Simoes(CC BY 2.0)
    截至2018年底,已有288人死於攀登聖母峰的路上。Mário Simoes(CC BY 2.0)

    根據知名登山老手阿內特(Alan Arnette)的部落格,截至2018年底,已有288人死於攀登聖母峰的路上。阿內特自己攀登過四次聖母峰。2014年,58歲的阿內特成為成為登上世界上第二高峰K2的登山者中,最年長的美國人。

    聖母峰坐落在圖博(Tibet)和尼泊爾的邊界上,沿著8848公尺高峰到達山頂有兩條最常走的路線,分別是從尼泊爾出發的南坳路線和從圖博出發的東北山脊。

    阿內特說,從尼泊爾出發的路線最受歡迎,但死亡率也比較高。

    尼泊爾路線上有5280個峰頂,共有181人葬身,而圖博路線有3,206個峰頂和107人死亡。阿內特指出,這些死亡人數涵蓋了所有登山者,包括只停留在基地營的登山者,不只是攻頂者。

    據BBC報導,隨著春天攀登季即將開始,現在圖博這一側已經開始移除屍體。

    尼泊爾探險行動者協會(Expedition Operators Association of Nepal, EOAN)告訴BBC,由於法律要求政府機構參與,處理屍體的問題相當棘手。

    「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和登山界優先關注,」EOAN總裁Dambar Parajuli告訴BBC。

    2016年BBC報導,將一具屍體歸還給一個家庭要花費數千美元、6到8名雪巴人付出勞力,而這可能造成雪巴人的生命危險。

    總部設在加德滿都的亞洲徒步旅行團(Asian Trekking)董事長兼創始人Ang Tshering Sherpa和尼泊爾登山協會主席告訴BBC,通常體重80公斤的屍體在冷凍後必須連著身邊的冰塊一起挖出,總重可能會重達150公斤。

    已經登頂珠峰15次的RMI Expeditions登山嚮導韓恩(Dave Hahn)告訴BBC,「移動屍體的最佳時機是意外發生後、屍體結冰前。」

    登山者們表示,屍體通常被留在山上,推出視線外或用岩石覆蓋為墳塚。但是現在,氣候變遷正在融化珠峰上不曾融化的冰,不管屍體在哪裡都會暴露出來。

    清除屍體的過程最為昂貴。2016年華盛頓郵報報導,從山上移動屍體下山需要花費3萬到7萬美元。

    自2008年以來,Asian Trekking董事總經理Dawa Steven Sherpa,也就是Tshering的兒子,和同事們每年定期在山上進行清理工作。他們已經清除了超過1萬5000公斤的垃圾和超過800公斤的排泄物。

    2016年,為了尊重死者,他們處置了幾具屍體,其中包括四名雪巴人,其中一人還是他們認識的人,以及一名1975年失踪的澳大利亞登山者。

    「如果可能的話,屍體應該被埋葬,」Dawa Steven Sherpa告訴BBC,「但如果屍體是被凍結在8000公尺的斜坡上,那就不一定辦得到,但我們至少可以覆蓋它,留給它一些尊嚴,不會讓人們拍下照片。」

    根據ICIMOD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的最新報告,世界最高峰冰雪融化已經無可避免。報告警告,如果全球暖化持續,到2100年,2/3的喜馬拉雅冰川可能會融化。

    Keith Tan(CC BY-NC-ND 2.0)
    如果全球暖化持續,到2100年,2/3的喜馬拉雅冰川可能會融化。圖片來源:Keith Tan(CC BY-NC-ND 2.0)

    ICIMOD報告警告,「氣候變遷對興都庫什山區的影響已經很顯著,包括水資源供應、生態系服務和農業生產,極端天氣正在引發山洪暴發、山崩和土石流。」

    「未來幾十年內,氣候變遷可能會在興都庫什山區產生更嚴重的效應。到2050年,該地區的山區氣溫預計將平均增加超過2°C,而海拔越高,升溫幅度越高。」

    根據ICIMOD報告中引用的2015年研究,大多數地方冬季升溫幅度將比夏季更大,冰川融化可能會引發大洪水和破壞作物,並且會暴露出更多的登山者身體。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0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