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英國最暖2月 研究:面對暖化,昆蟲「躲都沒地方躲」

    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英國科學家分析當地50年來的資料後發現,昆蟲難以躲避氣候變遷帶來的改變。原本人們以為樹蔭多的森林地有機會保護物種免受氣候暖化的影響,但其實,森林地受影響的程度與開闊的草生地相同。

    英國衛報報導,研究人員調查了1965年至2012年間,英國春季首次飛行的蝴蝶、飛蛾和蚜蟲以及鳥類下第一批蛋的紀錄——隨著平均氣溫上升,蚜蟲現在提早一個月出現,鳥類提前一週下蛋。

    科學家表示,如此將出現物種與獵物「不同步」問題,可能對生態系產生嚴重影響。

    苜蓿 Y 紋夜蛾(Silver Y)。圖片來源:Rothamsted Research institute
    Y紋夜蛾(Silver Y)是英國常見的遷徙性蛾類。圖片來源:Rothamsted Research institute

    森林庇蔭也沒用  昆蟲面對暖化  數量遽減

    研究人員們越來越關注昆蟲數量的急劇下降,因為昆蟲是大自然的基礎。2月時有人警告,數量下降可能導致「天然生態系的災難性崩潰」,並在3月進一步證明近幾十年來英國傳粉昆蟲大量消失。

    來自德國和波多黎各的其他研究顯示,在過去25至35年間昆蟲數量下降。另一項研究顯示,荷蘭的蝴蝶在過去130年間至少減少了84%。

    英國洛桑研究所學者貝爾(James Bell)長期在森林做研究,他說:「全球暖化下,你可能期望森林能保護一些昆蟲,緩解變遷的衝擊。但結果並非如此...英國的昆蟲沒有地方可以躲避氣候暖化的影響。」

    鳥類居食物鏈頂端  繁殖期往後延

    另一個出乎意料的發現是,農田裡的昆蟲和鳥類在春季出現的時間延後,而非預期中的提早。「我們只能假設這與其他非氣候因素有關。」他說,這可能和原野地流失和作物種類的變化有關,同時食物供應量下降導致繁殖期往後延。

    英國鳥類學信託基金會的皮爾斯-希金斯(James Pearce-Higgins)說:「鳥類位於許多食物鏈的頂端,當昆蟲受到衝擊時,鳥類對其影響自然也相當敏感。」

    另一項新研究發現,1990年至2015年期間,以昆蟲為食的鳥類在全歐洲下降了13%,丹麥下降了28%,科學家將其視為國家案例研究。雜食性鳥類的數量則沒有下降。

    適應氣候變遷腳步  不同物種不同調

    洛桑研究所的研究發表在《全球變遷生物學》期刊。研究發現,不同的棲地類型和不同緯度,春季提早出現或下蛋的變化差異很大。舉例來說,蚜蟲繁殖非常迅速,可以適應氣溫的變化。牠們的春季首次飛行現在比50年前平均提前30天。鳥類、蝴蝶和飛蛾則是提早一到兩週開始活動。

    貝爾說,這個生態時間的改變正在影響農業。蚜蟲提前活動,但由於冬季變得較潮濕,馬鈴薯的種植時間延後。這兩個變化可能讓傳播病毒的蚜蟲攻擊更年輕的植物。「植物就像嬰兒一樣,免疫系統發育很差,所以當病毒傳播到年輕的馬鈴薯植株時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他說。

    蘇格蘭農業部科學與諮詢部門的皮卡克(Jon Pickup)說:「以害蟲來說,蚜蟲遷徙的時間越來越早,這份研究明確告訴英國該有所行動。」

    昆蟲。圖片來源:Rothamsted Research institute
    穀類蚜蟲(grain aphid)。圖片來源:Rothamsted Research institute

    貝爾說,物種活動時間不對應的現象也影響了野生動物。「例如,橡樹長葉子的時間決定昆蟲的幼蟲何時出現,決定了以幼蟲為食的藍山雀何時產下第一顆蛋。如果這些活動變得不同步,會透過食物鏈產生連鎖效應,從而導致產蛋減少,這種情況已經出現。」

    英國今年創下史上2月最高溫紀錄,有人目擊鴉科鳥類築巢、瓢蟲交配以及數十隻燕子遷徙抵達西南海岸,都提前了一個多月。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7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