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波蘭我來了!30秒搞懂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24

     

    報導/趙偉婷(巴黎政治學院博士生)

    接下來的兩週,來自全球的195國官方代表、數千名非政府組織與學術研究專家、加上許多企業界和投資圈人士,將齊聚於波蘭西南方小城卡托維治(Katowice),加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的談判行列。

    圖片來源:COP24臉書

    還記得2015年通過歷史性的《巴黎協定》,各國不但繳交了「國家自定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也同意將未來目標設定為「將致力於將增溫限制在攝氏2°C或1.5°C以下」。不過,當時為順利達成共識,大會採取彈性原則,只明訂概括目標,卻尚未談妥執行方式與細節,因此這次的COP24,可說是《巴黎協定》能否有效執行的關鍵。

    四大焦點,觀測COP24執行成果

    進入正式會議前,先讓我們盤點一下,這次大會必須完成的目標和進度為何:

    1.通過《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ris Rulebook):各界公認,COP24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訂出一本規則手冊,作為《巴黎協定》上路後的執行指導原則,包括2020年前有效實施協定中條款的決定、各國氣候計劃制定的透明度與查核方法、未來各締約方應遵守的規定和標準等,確保《巴黎協定》能如期上路、而且被落實。

    COP24主視覺

    2.《巴黎協定》的執行初體檢:《巴黎協定》通過至今事隔三年,COP24將第一次檢視各國從2015年到目前為止的國家減碳計畫(INDC)的制定進度以及執行概況,算是正式考試來臨前的模擬測驗,替未來的國際檢核機制熱身。

    3.搶救「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2010年墨西哥坎昆會議(COP16)通過的綠色氣候基金,目的是協助開發中國家,援助計畫分為「減碳」和「調適」兩大類。但該單位從創建開始,資金短缺就是一大難題。

    多年來,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許多氣候行動和想法,一直受到該基金的不足所約束。儘管上一屆波昂會議(COP23)時,已開發國家(芬蘭、挪威政府以及歐盟委員會)承諾再挹注10億歐元,但跟原本預期的每年1000億美元還是有很大的落差。另外今年七月份,綠色氣候基金執行董事Howard Bamsey突然從董事會辭職,再度使該基金的治理受到考驗。

    4.實踐「促進性對話」(Talanoa Dialogue):這項機制由上屆主辦國(斐濟)提出,Tala在斐濟語意味著「告訴」;Noa則表示「自由」,是種具備互信基礎的正面交流,希望讓參與者不再固執己見,通過與他人對話的過程,重新審視自身觀點,藉此誘導195個會員國重新評估其溫室氣體排放及減碳行動,聯合國也為此建立了Talanoa Dialogue Platform。

    另一個快速崛起的話題為「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事實上,這也是Talanoa Dialogue強調的重點,希望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能夠兼顧到傳統石化燃料產業的勞工權益和社區發展。

    報告發聲,檢討溫控目標與減碳行動

    在年底的氣候會議和談判動作起跑前,許多機構不約而同地發表的重要報告,也可能成為本屆COP24進行過程的科學文本與辯論佐證。首先,是十月初問世的IPCC《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C),該報告不僅引發各界迴響,也可能成為控制升溫不超過1.5°C這項積極目標,重新回到談判桌上。

    另一份不得不提的關鍵報告,則是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剛公開的《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18),指出雖然已開發國家過去三年(2014~17)排碳量有所下降,但開發中國家的能源消耗量與排碳量卻大幅增加,以中、印兩大龍頭為最,且非洲國家的能源需求也快速增加,極可能在2040年超越歐洲能耗,兩者一來一往,導致國際減碳成績仍舊原地踏步。因此,COP24的討論焦點勢必離不開開發中國家的能源使用和減碳辦法。

    回顧歷史,這已經是波蘭第三次舉辦聯合國氣候會議了(前兩次為2008年的波茲南COP14、2013年的華沙COP19)。可是,波蘭的減碳可稱不上優等生,甚至還是歐盟國家群的後段班。在看守德國(Germanwatch)發表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 2018排行榜,波蘭在60國中名列第40(台灣為第54)。2015年整體排碳量約3.8億噸,位居歐洲第六。

    最主要原因,來自對於煤炭的依賴,全國80%為火力發電,並且設備過時老舊、高排碳。除了波蘭以外,德國也有一大部分能源依靠燃煤,此次會議上,減少煤炭的使用也將成為一大焦點。目前超過八成電力皆來自老舊煤炭電廠,其中多間必須在未來10年內關閉 (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許多火力電廠,年齡都在15年以下,短期要關閉有難度),以應付外界龐大「脫煤」壓力。

    參考資料

    ※ 本文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合作刊登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7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