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全球首創 東京用碳交易替大型建築減碳 六年減下1/4

     

    報導/陳文姿

    誰是都會區排碳怪獸?在東京,建築物的二氧化碳佔總體碳排的七成以上;在台北市,住商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整體排放的74%。為達到東京都的減碳目標,東京於2010年引入世界首創的大型建築物碳交易(Cap-and-Trade)制度,六年後達成減碳26%的成績。

    為推動台北成為低碳永續城市,台北市環保局看上東京經驗,上周邀請東京都環境局全球環境與能源部日野浩二(Koji Hino)、杉岡美幸(Miyuki Sugioka)來台分享實務作法。

    0820-4
    東京都環境局全球環境與能源部日野浩二(右)與杉岡美幸(左)應邀來台分享東京建築碳交易經驗。攝影:陳文姿

    碳交易上路  2014年既有建築用電大戶100%達標

    東京的建築減碳計畫起於2000年,依據新建築與既存建築、大型與中小型事業所、商用與住宅,分別採取不同策略,碳交易只是其中一部分。東京碳交易管制的對象是每年能源消耗超過1500公秉油當量的既存建築,包括1100間的商業場所、大學、辦公建築與200間工廠,涵蓋工商部門碳排的40%。

    碳交易制度常用於管制企業排碳。政府先訂出企業排碳上限與減碳義務,如果某公司減碳良好超過預期,就可以將「多減」的碳權賣給減碳不足的公司。2010年東京成為世界第一個將這套制度應用在大型建築的城市。到了2016年,該市大型建物較2000年減碳26%。

    0816-1
    日本針對新建築與既存建築、事業所規模採取不同策略。資料來源:東京都環境局

    日野浩二表示,實施初期受到很大的反彈,但減碳非常重要,宣傳與溝通不可少。此外,東京的碳交易制度並沒有罰則,如果廠商沒有達標,會先給予輔導,不改進的話就公布廠商。但至今並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日野浩二說,目前是計畫第二階段。第一階段(2010年-2014年)完成時所有的企業都達成目標。91%的企業是都靠自身減碳的努力,只有9%是透過碳交易方式達標。

    中小型事業所雖然不用進行碳交易,但東京要求這些事業所提出地球暖化對策報告書,以作為未來管制的基礎。

    日野浩二說,東京對於中小型事業所提供較多輔導,例如能源診斷、設備補助等。對一般住家則除了提供節能諮詢,還有儲能電池、電動車電能回供住家(Vehicle To Home,V2H)、太陽能加熱等能源設備的購買補貼。

    新建築環境報告資訊公開  掌握建築資訊

    跟既有建築不同,東京要求新建築從設計階段就要引入節能概念,樓地板面積超過5萬平方公尺的新建建築須提出能源效率計畫;超過5000平方公尺的新建建築要提建築物環境計畫書,並上網公開。每棟建築依斷熱性能、節能、綠化等項目個別評比,成為東京掌握建築細節的資料庫。

    0820-3
    建築物環境計畫書部分內容。圖表來源:東京都環境局建築物環境計畫書公開網站

    杉岡美幸表示,統計結果顯示有大型窗戶的商業建築,例如百貨公司,在建築斷熱的表現通常較差,但Low-E或雙層玻璃等新建材都有助於改善。建築物應有更多自然通風或自然採光,但自然通風的設計還是太少。這些都是必須在初期引入的設計,很難事後修正。

    買賣或租賃要提供環境指標   讓好建築被看見  

    日野浩二指出,建築環境報告書對民眾來說太過技術性了,所以東京提出簡化的標示系統,以一到三顆星星標示建築的五種環境指標。

    0820
    東京都的住宅建築標示系統:三顆星星標示建築的五種環境指標。資料來源:東京都環境局

    2005年起,新建住宅必須提供環境性能指標,銷售或出租廣告時必須提供這些資訊。2010年後的非住宅新建建築出租或銷售時也必須提供能源(EPC)標示。

    日野浩二舉出東京2001年至2014年能源消耗量跟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指出,二氧化碳持續削減,東京經濟卻持續成長,顯示環保與增加經濟規模是可以並存的。

    右圖顯示東京都2001年-2014年能源消耗量(藍線)與GDP(國內生產總值)(黃線)的關係。圖表來源:東京都環境局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03054